2013年是太阳能行业比较困难的一年,然而在中低温太阳能生产基地——浙江嘉兴海宁市,太阳能企业却逆势而上,将太阳热能利用由传统的热水器制造拓展到食品加工领域,开辟了一块太阳能产业利用“新蓝海”。在浙江省太阳能产品质检中心的牵头下,当地企业成功研发了太阳能烘烤设备,经海宁肉类食品加工厂实际使用测试,使用该设备后每个烘房每年可节省能源和劳动力成本近4万元,同时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各类污染物排放13.3吨。
嘉兴市质监局副局长桂红蕾介绍说,这是嘉兴市质监局整合科技服务资源,深入推进“技术助企”行动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嘉兴市质监部门近年来狠抓质检科技建设,通过争取地方政府支持,两年来先后投入装备资金6000多万元,新增实验室面积1万多平方米,建成了国家服装辅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标准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4个国家中心(包括批筹),浙江省光机电质量检验中心、浙江省太阳能检测中心、浙江省电子电声检测中心等8个省级质检中心,并在浙江省率先实现省级质检中心在各县、市、区的全面覆盖。
这些质检中心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不断强化质量诊断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把自己打造成能为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检验、培训、研发”三项支撑的创新服务平台。
为做好基础检测服务,嘉兴各个检验中心加大了项目建设力度。国家标准件中心近年累计新建检验检测项目57项,针对出口欧盟产品开发的有毒重金属检验方法,平均每年为出口贸易企业提供8000余份英文报告。浙江省羊毛衫质量检验中心成立以来,对3600多家毛衫企业产品的纺织支数、捻度、色牢度、染料等加工工序进行全面监控,做到“不合格原料不进厂,不合格产品不出厂”,有效保证了产品质量。
依托检测技术优势,各机构大力开展科研攻关,在产业质量分析、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突发事件应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嘉兴皮毛和制鞋工业研究所与陕西科技大学联合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超支化-线性聚合物外源分子对皮革胶原纤维的柔顺效应及其相关性研究》成功获批,成为全省质监系统首个皮革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而国家标准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自成立以来,已开展失效分析200多例,为企业解决贸易纠纷36起,涉及金额近2亿元,帮助企业改进工艺20余项。该中心研发的检测方法带动海迈成品支架、浙江七丰五金标准件等一批产品一跃成为市场高端产品。
以国家级、省级质检中心为龙头,嘉兴市质监部门组建10个帮扶专家组,两年来累计帮扶企业1000余家,解决技术难题530多个,为企业节省产品研发、检验检测、科研等成本3000多万元。嘉兴皮毛和制鞋工业研究所通过帮助企业调整生产工艺和所用化工材料,使一批因被检测出游离甲醛含量超标而无法出关的皮毛领顺利通过抽检,帮助企业挽回20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浙江省电子电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则通过制定《手机扬声器联盟标准》,使加盟企业年度平均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分别增长了29.8%和24.5%,极大地提升了电声生产企业的产品附加值。
为提高帮扶能力,嘉兴质检技术机构还积极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合作。国家标准件中心推动企业与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组成共性技术难题攻关研发联盟,提高研发能力。浙江省太阳能中心先后组织6位教授、博导帮助企业解决真空管空气集热器热风输出测定与流量控制、平板太阳能热水器膜层与板芯焊接不同材料间产生的电位差、镀膜机节能降耗等难题,对空气集热器、太阳能蒸汽发生器等新产品进行技术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