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由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标准委员会负责编写的《中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究》正式发布,该研究对“智慧城市”的定义、体系、功能特征、建设关键部署等进行了详细阐述,为我国智慧城建设提供了依据。
据悉,标准体系框架包含智慧城市建设设计的5大类别标准:基础设施、建设与宜居、管理与服务、产业与经济、安全与运维。该标准体系框架分4个层次表示,涵盖16个技术领域,包含101个分支的专业标准,总体涉及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共3255个,是目前国家层面关于智慧城市标准方面最新、最具权威性的文件。
该研究成果的出台,结合了国务院、住建部、质检总局等部门的相应指导原则与我国智慧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为我国智慧城市的战略性发展提供科学的标准框架和理论指导,是我国未来新型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风向标,具有指导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的方向和道路的意义。
与传统的城市化不同,现代的城市化概念,强调人口转移、职业转移和产业集中的同时,突出生活方式和都市文明的扩散。我们认为,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而城市化是人类为追求舒适的人居环境而不断探索的过程。
城市化在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城市人口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城市病,并且已经成为影响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障碍。而智慧城市的提出,为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高级发展阶段。智慧城市是信息系统的大综合、大集成和大协同,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
智慧城市是城镇化的重要发展模式,是信息系统的大综合、大集成和大协同,是实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举措。智慧城市发展的几大关键技术包括: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新一代地理信息技术(GIS)等。智慧城市涉及的产业链比较长,覆盖面比较广。
建设智慧城市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积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并促进产业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是将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相结合的最佳形式。目前,国内外智慧城市正向更高层次发展,核心是体现“以人为本、智能运行”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