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晚,一架波音737货运包机徐徐降落,由北京某种畜公司代理进口的95头澳大利亚种牛抵达南宁国际机场。广西检验检疫局、广西熏蒸消毒研究所人员对航空货舱、装牛木栏、装卸现场进行了严格消毒。当晚22时30分,这批种牛被运往北海进境牛指定隔离场,此前工作人员早已对隔离场进行了全面消毒。
随着进出口业务的增长,广西口岸检疫除害处理业务量呈上升态势,检疫处理任务不断加重。2012年28.8万批次,2013年1月至9月同比增长33%。奋战在国门第一线的检疫除害处理人员,被人们誉为有害生物的“克星”。
开启合作新征程
广西海陆空口岸有国家一类口岸18个和二类口岸7个,中越边境上还有26个边民互市贸易点。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东兴国家重点开放开发试验区以及凭祥、钦州、南宁等保税物流体系的建设运行,出入境人员、货物、交通运输工具快速增长,特别是中国毗邻的东南亚国家地理和气候环境特殊,病虫害滋生繁衍快,疫情防控形势严峻。
2010年底至2011年初,广西检验检疫局领导多次深入各口岸、边贸点、分支局调研。他们发现,广西检疫处理水平、业务量、基础设施等,与广西口岸多、边境疫情复杂、农林产品大量进出口的情况不符,在技术设备、管理机制、业务资质等方面存在风险隐患。为此,该局党组广泛听取意见、调查研究、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召开会议专题分析研究,并结合广西实际提出了新的工作思路。
2011年3月31日,在国家质检总局与总参谋部军训和兵种部签署《出入境检疫处理技术合作备忘录》的基础上,广西检验检疫局与解放军防化学院签署《出入境检疫处理业务与科技合作协议》。截至目前,解放军防化学院派驻广西的下属机构——广西熏蒸消毒研究所在广西各口岸设立了14个分部,全面开展检疫处理技术合作。借助解放军防化学院在核、化、生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反核、化、生等方面的优势,提升了检疫除害处理技术设备、管理水平、风险管控等方面的能力。
规范管理上台阶
2011年5月27日,中越边境举行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检验检疫人员、检疫处理人员身着防护服、手持便携式放射性检测仪逐一排查货运车箱内是否夹带放射性物品。这是检疫处理技术装备首次在广西陆路边境口岸“亮相”。
广西熏蒸消毒研究所所长顾国富介绍,针对广西口岸检疫除害处理工作需要,为进一步提高应对口岸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该所充分发挥防化学院专业技术和人才优势,狠抓质量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检疫处理程序,在北部湾沿海港口、西江内河港口和中越边境口岸以及南宁、桂林、北海空港口岸建立了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技术屏障。
在消毒设备方面,装备了公路、铁路消毒设备,柱式折臂、移动折臂式等特种设备,可对集装箱内外、大型堆场及大型设备实施多角度、多层面消毒。在熏蒸设备方面,装备了常压智能熏蒸库、负压高效环保熏蒸库以及串并联式集装箱熏蒸设备等,移动式熏蒸施药设备利用压力感应、电磁雾化和智能控制等技术,解决了精确计量、低温气化、自动投药等问题。在检测设备方面,装备了核辐射和生化采样检测箱、生化防护综合检测箱、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箱、报警设备等,采用生化传感器、信号转换和集成检索等技术,针对口岸检疫除害处理实际要求,进行定向改进,适用于杀虫灭菌消毒,熏蒸剂的定性定量检测,具有灵敏准确、特效实用和携带方便等特点。
2012年初,广西梧州市郊区发现红火蚁疫情,检疫处理人员在现场持续一个多月,日夜进行喷洒杀灭,终于控制了疫情,引起社会各界、新闻媒体广泛关注……广西口岸检疫处理工作规范管理,有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急、难、险、重”等突发事件,确保了国家生态安全和人民健康。
科技创新提成效
2013年8月9日,东兴口岸成为我国首个进境景观树指定口岸正式投入运行,检疫处理人员在现场对首批引进来自越南的5 株大花紫薇景观树进行检疫除害处理……东兴口岸检疫处理现场的“气魄”,成为广西对外开放的一个新亮点。
广西检验检疫局、广西熏蒸消毒研究所坚持科研创新与技术设备研制相结合,围绕口岸生物安全防范形势与要求,开展检疫处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标准技术研究,研发推广安全、高效、环保的检疫处理新方法,达到全面提升检疫处理工作的整体效能。
针对熏蒸处理、热处理、辐照处理、微波处理等多种检疫除害处理方法,广西检验检疫局结合国际上关于除害处理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各个国家现在采取的除害处理方式,研究适合广西口岸的所需要采取的各种不同方式的除害处理。近年来,凭祥口岸每年进出口水果超过100万吨,进出口各占一半。由于入境水果携带检疫性有害生物等疫情较多,检疫及处理压力大。广西检验检疫局积极推动全国口岸首个电子辐照加速器处理项目落户凭祥,提升口岸检疫处理核心能力的创新建设,这将对广西进口东盟水果时防止有害生物进入有很大的帮助。
目前,广西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和检疫处理能力等方面,在质检总局专项检查和评比中均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