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启贤同志可以说是海南口岸植物检疫工作的开创者之一”,曾任海口动植物检疫所所长的黄启光说。
叶启贤是广东省紫金县人,1963年从华南农学院植保系植物保护专业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来到当时的海南行政区农业处植保科工作,1973年9月调到海口动植物检疫所工作。当时的海口动植物检疫所只有6位同志,其中有5位负责动检工作,只有老叶1人从事植检工作。据原海口动植物检疫所干部杨居琬回忆,当时的检疫所位于海口市秀英小街的市场里,只有几间木结构瓦房,交通、通讯和检疫设备都十分简陋,主要负责供港澳的牛、猪、鸭、鸡、蔬菜和回国探亲华侨携带物的检疫工作。
作为解放后国家重点培养的植物保护专业大学生,又经过近十年的植检工作经历,叶启贤来到海口动植物检疫所工作后轻车熟路,很快奔忙在检疫工作一线,并于1974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干,就是20多年。
他历任海口动植物检疫所技术员、助理农艺师、农艺师,植检科副科长、科长,海口动植物检疫局植检处副处长、高级农艺师、副总农艺师等职,为海南口岸植物检疫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老叶的工作特点是严谨认真”,原海口动植物检疫所的同志们回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特别是随着海南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海南口岸植物检疫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老叶总是身先士卒冲在最前头,带领同志们对进口的植物产品进行严格检疫。1987年1月,海南某公司从国外引进108公斤咖啡种子,经检疫,发现带有一类危险性害虫咖啡果小蠹;1987年5月,运载7833.4吨缅甸大米的货轮抵达海南八所港,经检疫,发现该轮带有活虫,其中有一类危险性害虫谷斑皮蠹……
据统计,在工作期间,他共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8种、危险性有害生物14种、一般性病虫136种,有效防止了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保护了海南乃至我国农林业的生产安全。同时,他致力于优质种质资源引进工作,为琼台农业合作和海南热带高效农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工作期间,他积极组织开展海南口岸植物检疫科研工作,结合工作实践撰写了《海南岛引种检疫情况》、《重视进口咖啡种子检疫,严防咖啡果小蠹传入》等一大批优秀论文,并多次获奖。
海南检验检疫局老干部处处长林若萍说:“叶启贤同志等老一辈检验检疫人忠诚于党和热爱检验检疫事业的精神品质,是我们难得的精神财富和学习榜样。”
林若萍1982年刚毕业到原海口动植物检疫所植检科报到时,老叶是植检科科长。报到的第二天,老叶就带她到检疫现场熟悉检疫工作,并在日常工作中把多年来积累的检疫经验倾囊相授。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检疫人,老叶高度重视标本的积累和制作工作,他认为通过积累标本,不但能为检疫把关提供参考,而且能摸清“家底”,促进我国产品冲破国外技术壁垒。黄启光回忆,老叶1973年刚调到检疫所工作时,利用自己在原单位的工作经验和积累,建立起一间小小的标本室。
在现在的海南检验检疫局的隔检中心标本室,还能看到老叶珍藏的标本,最早的可以追溯到1952年。长期在原海口动植物检疫所植物检疫室工作的林娟娟回忆,当时植检工作任务重、人手少,老叶在繁忙的把关工作之余,带领同志们走遍了海南的山山水水,把在口岸截获和开展疫情调查收集到的昆虫、植物,手把手指导同志们制作成标本。
在老叶的影响下,海南口岸植检人都高度重视标本制作和保存工作。在历代植检人的共同努力下,植物标本室从一间只有10平方的小标本室,发展成今天拥有数百平方米的标本馆。据海南检验检疫局热带植物隔离检疫中心主任林明光介绍,中心有害生物标本馆目前拥有包括昆虫、病害、杂草标本1000余套、100余万号。其中保存了海南口岸历年截获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和海南省外来入侵有害生物,还有海南特色昆虫资源等。
1998年,叶启贤同志按照规定办理了退休手续。退休后,他始终关注海南检验检疫事业的发展,积极参加离退休党支部的各项活动,始终保持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叶伟峰,叶启贤同志的儿子,在老叶的影响下,就读于父亲的母校和专业——华南农学院植保系植物保护专业,毕业后在广州检验检疫局从事口岸植物检疫工作。他说,父亲是他的领路人,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他很快熟悉并热爱上口岸植物检疫工作,并多次在口岸检疫工作中截获外来有害生物
老人走了,但他的精神在。他是质检系统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