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泓近岸,汇江海之便;陆域开阔,据东南之胜。位居长江入海口南岸的太仓港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是不可多得的天然良港。近来,活跃在这片热土上的江苏太仓检验检疫局人再创佳绩。
投身太仓口岸跨越式发展的大潮,阻击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展现了当代质检人的风采。
拉响警报
2013年夏,太仓检验检疫局动植检科接到一批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州和纽约州的北美乔松原木的查验通知,检疫人员的神经立刻紧绷起来:马萨诸塞州和纽约州位于美国东海岸,属于松材线虫疫区,特别是今年以来,病虫害高发,太仓检验检疫局曾多次从来自这两个州的原木中截获过有害生物。此次大批原木进境,无疑对检疫人员守国门、防风险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在科室会议上,动植检科负责人吴建波特别强调:“这批原木虽然有美方出具的植检证书,标明未发现松材线虫,但是毕竟来自疫区,有很大风险,作为一线工作人员,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预防有害生物入侵的警报就此拉响——
投入战斗
正值盛夏,骄阳似火,太仓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天气,最高温度超过40℃。7月16日下午,动植检科检验检疫人员一行3人冒着酷暑来到查验现场,对第一批抵港的7个集装箱展开逐一排查。核对完箱号和封识号后,检疫人员打开箱门,立刻发现原木上残留有大量树皮,与美方出具的植检证书上所描述的“该批原木没有树皮”大相径庭。走进集装箱,更是发现不仅树皮严重潮湿,而且原木上呈现斑驳的蓝色印痕。检疫人员立即警惕起来:“这批原木已经出现蓝变,很可能曾长时间置于潮湿阴暗的环境中,没有经过及时有效的除害处理,携带有害生物的可能性极大!”检疫人员撬开一块树皮后,果然看见很多黑褐色小虫四下逃散,为防止疫情扩散,检疫人员立刻要求关闭箱门,并迅速分工,有条不紊地对该批原木展开取样、熏蒸等后续处理,将疫情阻拦在第一线外。
太仓检验检疫局植物检疫实验室里,吕飞正聚精会神地对显微镜下的有害生物做技术鉴定。今年以来,在顾忠盈局长的倡导和推动下,太仓检验检疫局实行了实验室鉴定人员与现场人员“双向融合”制度,确保现场人员每周有半天时间在实验室学习有害生物鉴定,一线检疫人员的昆虫鉴定知识更加完备。因此,该批有害生物在送往实验室之前,已被初步判断为齿小蠹属、木蠹象属和星坑小蠹属等重要林木害虫,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对它们进行进一步鉴定。凭借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吕飞先后鉴定出松材线虫、美松齿小蠹、南部松齿小蠹、榛梢木蠹象等检疫性有害生物及星坑小蠹属等11种重要外来有害生物,并将虫样送江苏检验检疫局实验室进行分子鉴定。几天后,消息传来,太仓检验检疫局的鉴定结果准确无误,且经检科院专家确认,榛梢木蠹象是全国口岸首次截获的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
凭借出色的风险防控意识和现场处置能力,太仓局漂亮地打赢了这场国门安全防御战。正是由于太仓检验检疫局和临近的上海检验检疫局分别在美国多个州进口的针叶树原木中再次检出松材线虫,9月上旬,国家质检总局发函要求继续暂停进口美国两州的针叶树原木。
“打扫”战场
现场查验的“战斗”虽然告一段落,但太仓检验检疫局对该批原木的后期处理仍实行严密监管和跟踪监测,确保疫情得到有效处置。8月28日,太仓检验检疫局副局长肖力专程赶赴相关企业,调研该批北美乔松疫木的锯材加工和热处理情况。肖力副局长不仅向企业负责人询问了该批原木从加工板材到进窑热处理的全部过程,还详细了解了产生的下脚料和锯末的焚烧处理过程,他说:“做好检验检疫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常抓不懈的过程,我们在工作中不仅要检得出、检得准,更要加强后续日常监管,确保疫情不扩散。”
服务发展,严守国门。今年太仓检验检疫局疫情截获捷报频传,已先后截获有害生物486种5028种次,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28种517种次,全国首次截获的有害生物8种,江苏检验检疫局4次发布重大疫情警示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