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重视产品质量 实现提质增效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政研室主任 李刚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型,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重大导向。研究产品质量和“质量效益”的区别与联系,厘清基本概念,把握紧密联系,掌握内在规律,对于切实发挥好质量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产品质量与“质量和效益”的区别与联系

  产品质量与“质量和效益”中的质量,是两个概念。一般意义上讲,质量一词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质量包括: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科教文卫发展质量、国防外交发展质量,生活质量以及工作质量等。狭义的质量包括四种: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质量和效益”中的质量,基本上是广义的质量,产品质量基本上是狭义上的质量。弄清楚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就更好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了。

  首先,产品质量是“质量和效益”中的应有之义。广义的质量和狭义的质量,一起构成质量一词的内涵。广义、宏观的质量中,包括着具体、微观的质量,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一样,是广义质量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次,产品质量是经济活动的细胞。产品质量是贯穿生产、交换、流通和消费四环节的灵魂,是经济活动的载体,也是经济活动的最终实现形式。正常情况下,产品质量符合需求,消费者购买使用、生产者实现利润、国家收到税费,企业投入新一轮的生产,四个环节才能得以完成。这一点的重要性,往往为研究者们所忽视。

  第三,产品质量是经济质量的具体体现。产品质量是通过品种品牌、可靠性耐用性、适应性符合性、档次等级等,帮助企业实现效益,这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体现。比如,调整优化经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外贸出口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等,最终都是通过提升产品设计水平、性能、档次等来实现。现代高科技产业中,芯片、软件的质量成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指标之一。

  第四,产品质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产品是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工作的必需品,是社会分工的必然产物,人们的衣食住行、沟通交流、娱乐消费等,都与各类产品联系在一起的。质量好可以提高人们的办事效率和质量,可以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人类前三次科技革命,蒸汽机、电力、计算机等带来的新产品,其质量提升是革命性的,改变了世界的秩序,改变社会生产方式。当前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也正在通过产品质量的革命性升级而逐渐改变世界。

  第五,产品质量还有特殊的表征含义,能给“质量和效益”带来附加的“效益”。其一质量体现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单位时间内的生产数量、品种、规格是其生产能力的具体体现。其二它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产品的可靠性、尖端性、实用性等,代表其国力、实力。其三它是一个民族素质的反映,产品中包括企业信誉、品牌魅力、先进理念等,表征了民族的价值追求。其四它代表了国家的形象,出口商品是他国消费者了解和认识出口国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状况的一个窗口和载体。产品质量这些方面的表征含义,又增加了其在“质量和效益”中的分量。

  第六,产品质量是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中的决定性因素。产品质量是由用户选择、市场判定的。产品质量高,生产活动的效益就高。产品质量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本就高、效益就差,甚至进入产品卖不出去、企业效益下滑、裁减员工、银行信贷不佳、经济运行质量下降等问题。有的产品质量出了问题,还会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影响社会生活质量和社会和谐。

  正是因为产品质量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质量工作,把提升产品质量整体水平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和基本途径,为经济升级提供支撑,为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动力。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都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制定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

  二、提升产品质量是实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基本途径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200多种产品产量世界第一,是产品大国,但还不是质量强国。实现我国提质增效、转型发展,主要是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包括发展模式、发展要素、发展路径等转变。从产品质量来分析,实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可在以下六条线着力。

  挖掘“质量和效益”的潜力所在——提升质量水平、增加效益。尽管我国的产品质量合格率近年来大幅上升,但不合格率仍然比较高,带来的质量损失远没有引起国人的重视。据专家估算,我国制造业每年的质量直接损失达1700多亿元,假冒伪劣商品造成的直接损失达2000亿元,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的对下游产业影响、市场份额损失、污染治理等间接损失超1万亿元。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提升产品质量水平,是经济发展质量的潜在空间,大有可为,给经济发展带来的“质量和效益”是十分惊人的。

  激发经济发展的重要活力——产品创新、质量升级。经济专家们比较重视改革、市场、创新等传统活力。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推进“产品创新”,这是激发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举措。我国经济发展的投资、内需、外贸“三驾马车”,都可以靠产品创新来激发新活力,也可以说是产品创新决定企业命运。从促投资来看,应该鼓励发展优势企业、优质产品、优秀品牌,鼓励发展检验检测等高技术服务业,鼓励中小企业产品创新。从促内需来看,要加大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力度,加大维护质量安全力度,积极营造放心消费的良好环境。从促出口来看,我国光伏电池出口遭遇国外反倾销“狙击”等事件频繁发生,应大力增强产品技术含量、提升产品档次、创新品种,开拓国外新能源消费市场。

  增强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提升品种档次、创造质量红利。质量红利,是指利用产品的档次、品种、服务等,提高产品价格,创造出标准、技术、质量、服务等方面的利润。世界标准化专家估计,标准化对一个国家GDP的贡献可达1%。这对作为发展中的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红利。通过加快采用国际标准、技术创新、品种创新等,可以促进企业存量盘活、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和质量提升、效益提升的双重目标。

  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以质取胜、和平占领市场。我国外贸发展更多的是靠“以量取胜”,而不是“以质取胜”,其中出口商品中能源资源、日用消费品等产品占绝大多数,以中低档产品为主,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知名品牌缺乏。我国企业长期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出口货物90%是贴牌商品,利润率极低。因为档次低,前些年我国出口7亿件布鞋才能换一架空客飞机;没有品牌,一个芭比娃娃在美国市场大约卖10美元,我国企业只挣35美分;没有专利和核心技术,2011年我国手机出口8.8亿部,利润只有1%。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培育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世界质量专家指出,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是和平占有市场的有力武器。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我国可以通过提高出口商品的稳定性、可靠性,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知名品牌的产品和企业,促进外贸增长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打造经济升级版的努力方向——产品质量升级、产业质量升级。产品质量升级是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有效方式。产品质量的提高,可以全面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在宏观层次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全社会经济转型;在微观层次上提高企业的投入产出比,实现产品升级,推进产业升级。我国一些产品产业,像钢材、有色金属、石油以及石油炼制品和化肥、农药、有机原料、橡胶制品等化工行业的主要产品,其实物质量已与国际水平接轨。但更多的产品产业仍然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很大,需要加大质量提升力度,全面推进产业升级、经济转型。

  实现中国梦的基础要求——质量强国、美好生活。“中国梦”由“航天梦”、“教育梦”、“强军梦”、“文化强国梦”等构成,“质量强国梦”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经济是基础,质量是基础中的基础。通过质量提升,可以改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升级;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等矛盾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化解转型风险,处理累积矛盾,实现和谐发展。

  产品质量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也是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需要高度重视的工作。夯实产品质量基础、提升产品质量整体水平,才能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与效益”,这也是推动中国经济步入提质增效第二季发展轨道的重要基础工作。

作者:李刚 来源:中国质检网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7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