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四川成都打造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纪实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这是一个被无数镜头定格的瞬间:2013年9月1日,在四川成都举办的全国“质量月”活动启动仪式上,国家质检总局党组书记、局长支树平,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魏宏一起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成都市授牌,标志着成都正式成为中西部首个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为全国省会城市树立起一个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质量标杆”。

  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引擎城市,成都一直将质量战略置于城市发展的核心地位,全力支持质量工作优先发展。仅仅在创建质量强市示范活动这一年中,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就连续5次对质量强市工作作出专门批示,并将创建质量强市工作写入《中共成都市委常委会2013年工作要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确立成都城市质量精神的过程中,黄新初全程关注并亲身参与,从成都未来发展的全局高度为质量定义,更为城市立魂……质量强市在这座城市具备无法比拟的制度基因和先天优势。

  “做好质量强市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在授牌仪式上掷地有声的话语,再次开启了成都质量发展的崭新宣言。从“再造一个产业成都”的激情豪迈,到“产业成都,质量领先”的核心发展理念;从“成都制造”迈向“成都智造”的铿锵步伐,到“质量至优,诚信至上”的城市质量精神……成都的质量强市建设之路,奏响的是一支永无休止的质量“进行曲”!

  从全国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时光追溯到2012年8月23日至24日,北京远望楼宾馆迎来了一群特殊的“运动员”,成都、深圳、广州、青岛等30个城市代表团分组在这里展开激烈的较量——角逐“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殊荣。

  据了解,此次入围的30个竞争者,是从全国96个申报城市中经过严格考核、层层选拔后最终杀出重围的“实力悍将”。由政府领导亲自带队,质检、发改、工信、住建、商务、环保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强大阵容,分别代表各自城市进行“争创”陈述。

  这是成果的展示,更是智慧的比拼。“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质量是我们最坚实的基础。”信心十足的成都军团用这句话作为争创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开场白。

  被誉为“天府之国”、“锦绣之邦”的成都,近年来先后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中国软件名城、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等多项桂冠,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亚洲首个“世界美食之都”、被《财富》杂志评为“中国最佳商务城市”、被《福布斯》杂志评为未来10年全球发展最快城市排行榜第一名。

  “成都所取得的成绩,正是得益于全市上下形成的全民质量意识。”据了解,早在2007年,成都市政府在《关于开展质量兴市活动的实施意见》中就明确指出:“要将质量兴市工作纳入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目标考核”,此举标志着成都将质量发展战略正式列入了成都城市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

  2012年8月,成都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第一个以市政府名义颁布实施《成都市质量发展“十二五”规划》,将质量工作由部门推动提升到政府层面整体推进,构建起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监管、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机制。

  依靠标准领跑质量,不断完善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标准,是成都质量工作的“杀手锏”之一,也是成都在此次争创中亮出的“底牌”之一。近年来,成都共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8项、国家标准299项、行业标准119项,拥有1个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5个国家级服务标准化示范项目、27个国家级农业标准示范项目,有力地促进了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

  “世界500强企业中有245家落户成都,全球每两台电脑芯片有1台产自成都,年产4000万台的ipad平板电脑占全球产量的一半……”在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现场,成都的一连串“亮丽数据”赢得了在场评审专家的赞许。

  经过连续两天的激烈角逐,成都从国内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首批25个争创“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之一。自此,伴随着雄浑有力的“质量鼓点”,天府大地开始了新一轮你追我赶的质量竞赛,一个活力四射的“质量成都”、“品牌成都”、“幸福成都”开始从中国西部冉冉升起!

  坚持质量战略的“顶层设计”

  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推进,始终坚持着眼长远的顶层设计,依托制度创新统领全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新初对质量工作提思路、作要求,多次作出专门批示。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亲自担任由35个市级部门、20个区(市)县政府分管领导组成的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全面统筹并扎实推进创建工作。

  围绕产业、产品、工程、服务、环境等五大质量,成都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以市政府名义颁布实施了《成都市质量发展“十二五”规划》、《成都市人民政府全面推进质量强市工作的意见》、《成都市政府质量奖管理办法》、《成都市标准创新贡献奖管理办法》、《成都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专项工作目标》等5个重要文件,构建了完整的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体系。

  与此同时,成都不断加大对质量强市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自2011年以来,全市对实施质量发展规划和创建质量强市工作提供专项经费总额达6.98亿元,平均约占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对927家企业的质量奖励经费达到7666万元。

  伴随着创建活动的铿锵号角,成都各区市县党委、政府积极谋划、全力参与,纷纷将质量理念贯穿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各个领域,着力打造城市品牌,树立行业标杆,引领产业升级,推动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郫县成立了由县长亲自挂帅、39个成员单位参与的质量强县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层层分解责任目标,同时出台了一系列强力推进质量强县的纲领性文件,为质量强县保驾护航;双流为了激励更多企业积极投身质量强县工作,拿出专项资金对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企业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定等实行两年一度的奖励机制。从2007年到2013年,该县财政对质量强县先进单位的奖励达到1278.5万元,为品牌经济阔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党政领导牵头抓质量发展的良好势头,成为成都质量强市建设中最嘹亮的“音符”。

  筑牢转型升级的质量基础

  有了超前的顶层设计这根“指挥棒”,成都的质量“进行曲”催人奋进。成都市质监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不断巩固“质量成都”、“品牌成都”、“幸福成都”的质量基础,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成都近年来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标准化战略和技术支撑战略,同时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民生质量建设,让全民共享质量强市建设成果。

  将品牌战略作为提升产品和产业质量的有效载体,以品牌带动质量提升,这是成都质量强市的落脚点。在打造现代服务业品牌助推“头雁高飞”中,成都市质监局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打造文化产业品牌,做好青羊文博旅游区、高新区等创建知名品牌示范区;在打造现代工业品牌助推“中雁竞飞”中,选择高精尖优的制造业领域作为品牌培育的主攻方向,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值的名牌产品,做大做强电子信息、机械汽车、食品饮料、新能源、新材料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打造现代都市农业品牌助推“尾雁快飞”中,建立健全蔬菜、水果、食用菌、花卉、生猪、家禽、茶叶等特色农产品的农业标准体系,加大对有机农业技术推广和有机产品认证的服务指导力度,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有机产品认证和良好农业规范认证,促进全市农业提档升级。

  坚持把标准化作为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标准促进质量提升,是成都质量强市的制高点。为此,该市制定并出台了《成都市标准创新贡献奖管理办法》,鼓励企业严格按照国际标准采标、制标、用标,促进企业实现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标准化。同时,成都市质监局积极推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间加强标准研制,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的标准化水平。

  不断加大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以技术引领质量提升,是成都质量强市的支撑点。为此,成都市围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促进块状产业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配套建立了一批集科研、检测、标准研制为一体,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目前成都已拥有国家级质量检测中心14个,取得资质认定和实验室认可的公共检测机构215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具备15大类1.1万种参数的检验检测能力。

  与此同时,成都将改进民生放在质量建设的重要位置,各种服务民生、保障民生的质量举措使广大市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质量发展带来的好处。

  为了确保乳制品的质量安全,成都市质监局在国内外首创建成三聚氰胺检测数据监测平台,24小时全程监控企业每一批乳制品的三聚氰胺检测数据。目前,该系统已在成都市7家乳制品企业和市质检院正式投入使用。

  成都还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创建诚信计量市场活动,并在国内首创研发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子秤防作弊系统,做到电子秤使用全过程可记录、可追溯,民生计量的“成都经验”已在全国推广。

  “五大质量”支撑创新驱动发展道路

  随着质量强市渐入佳境,成都的质量“进行曲”不断奏响华美乐章:产业、产品、工程、服务、环境等五大质量持续提升,一大批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城市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成都开始以崭新的姿态登上世界舞台,并在全球经济版图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产品质量更上水平。全市农、畜、水等农产品监管覆盖率达100%,工业产品抽查合格率达95.8%,食品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6.9%。目前,全市拥有中国名牌20个、四川名牌519个,位居中西部城市第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9个,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之首;中国驰名商标总量达75件,位居中西部省会城市首位、副省级城市第3位。

  工程质量大幅提高。全市交通、水利等大中型工程项目连续5年实现无重特大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事故的目标,一次验收合格率均达到100%,灾后重建工程项目被联合国减灾署授予“灾后重建发展范例城市”。截至目前,全市共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18个、四川省建设工程“天府杯”优质工程奖212个。

  服务质量不断增强。积极推行33类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被商务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试点城市之一。以服务标准化为依托,持续开展“诚信旅游、满意成都”的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活动,游客满意度位居全国前列,推进景区管理向综合服务转变。

  环境质量极大改善。为提升“宜人、宜居、宜商”的城市幸福指数,成都先后投入550多亿元改善环境质量,14个郊区(市)县已全部达到省级生态县(市、区)建设指标要求,建成1623公里城市绿道,全市森林覆盖率增至37.6%。

  值得一提的是,在产品、工程、服务、环境“四大质量”稳步提升的同时,成都还在全国创新性地提出了“产业质量”的发展理念。正如市长葛红林所说:“产业质量决定着这座城市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作为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成都坚持“三产联动、双轮驱动”的产业导向,大力构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都市现代农业联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把成都建成支柱产业的高密集中区和新兴产业的重要孵化地,牢牢把握西部地区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战略制高点。

  质量挺起了产业的脊梁。近年来,成都工业以38.1%地区生产总值占比实现了50.1%的增长贡献率,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副省级城市第一;成都高新区、经开区迈入千亿元园区行列,电子信息、机械汽车形成千亿元产业集群;成都市全市工业集中度达到81.6%;同时,电子商务、服务外包、智能服务等优势服务业不断向品牌化、高端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成都已建成中国中西部最大、全国第四的航空枢纽;成都成为中西部金融机构种类最全、数量最多、市场规模最大的城市。

  而以地理标志产品为龙头的特色产业带,拉开了成都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恢弘大幕。近年来,成都将地标保护与质量强市同步推进,从组织领导、资金投入、技术支撑等方面加大对地标保护产品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先后打造出双流冬草莓、郫县豆瓣、蒲江雀舌等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原产地品牌。截至目前,成都拥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9个,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双流、郫县、蒲江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占全国总示范区60%以上,全市地理标志产品产值达到80亿元。

  地理标志产品带来的裂变效应,不仅促进了成都现代农业提档升级,也使广大农民在发展特色农业中受益颇丰。蒲江雀舌目前产值超过2亿元,每千克价格提高了200~300元,同比增长约50%,茶农人均增收1050元;都江堰川芎、猕猴桃、厚朴种植区农户人均增收1200余元,增幅达30%以上;双流枇杷、双流冬草莓农民人均增收17%以上。

  与此同时,成都市各区县纷纷唱响以“地标文化”为载体的节会经济大戏,每年一度的双流冬草莓节、蒲江中国采茶节、龙泉国际桃花节等吸引众多消费者前来赏花、品茶、尝果,拉动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建设进程。

  踏着质量的舞步,成都率先走上了创新驱动的科学发展道路。据统计,2012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38.9亿元,比上年增长13%,总量和增幅分别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3位和第1位,成功跻身2012年全国城市经济排行榜第8位。

  润物无声的城市质量精神

  如今,漫步在成都的大街小巷,无论是各大商场的巨型LED显示屏,还是来来往往的出租车或公交车车身上,“质量至优,诚信至上”的成都城市质量精神随处可见,成为这座城市一道独特的质量风景线。而透过成都城市质量精神的诞生,我们可以更多地感受到质量在这座城市“润物无声”的渗透力和生命力。

  2013年6月26日,“成都城市质量精神主题语有奖征集”活动拉开帷幕。在一个多月的社会征集阶段,共收到近5000份网络作品,产生了10条入围主题语。最终主办方参考所有投稿作品,并经专家组多次研究,提议“质量至优,诚信至上”为成都城市质量精神主题语,并报成都市政府研究通过。

  据成都市质监局新闻信息中心负责人介绍,此次活动得到了成都市民与全国网友的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虽然十条入围主题语中未能产生最佳主题语,但“质量铸成,和谐兴都”、“品立天下,质致高远”、“质量集大成,品牌荟一都”等一大批入围作品让人印象深刻,充分展示了社会各界对于质量的追求和向往。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参与征集活动的热心人士。从事教育行业的陈家亮提出的城市质量精神是:至诚至信,质优致远。“质量是城市的生命线,教育质量同样是决定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水平,大力培育优秀人才,这样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为某大型钢铁企业曾经的质量管理人员,谢建军提出的城市质量精神是“同心同德创品质之城,尽善尽美建卓越之都”。他认为质量发展关系千家万户,只有各行各业共同努力把质量水平提升上去,才能创造更美好的城市、更幸福的生活。

  金本来,是一位长期从事农业机械行业监管的国家干部,他对质量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农业机械的产品质量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这就要求每个生产者身上都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以诚信为底线,用良心做产品。”为此,他提出的城市质量精神是:诚信在心,质量在行。

  而最终出炉的成都城市质量精神“质量至优,诚信至上”,不仅与成都“和谐包容、智慧诚信、务实创新”的城市精神一脉相承、相得益彰,更彰显了成都质量强市建设的进取精神和宏伟蓝图。

  质量反映一座城市的综合实力,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高标准。“质量至优”寓意成都将质量视为城市的生命,不仅要全面坚持“质量第一”、“追求卓越”的永续发展之路,更要让“成都质量”、“成都智造”叫响全国乃至全世界。

  诚信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诚信至上”寓意成都将诚信视为城市的血液,着力打造“人人讲诚信、个个守承诺”的城市信用体系和信用文化,以诚信铸品牌,以质量求发展,不断推动成都走上创新驱动的科学发展道路。

  在城市质量精神的鼓舞和感召下,成都将质量发展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各种手段大力开展质量宣传,深入开展群众性质量活动,建立质量教育实践基地,让市民、企业切身感受到质量强市的建设成果,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人人关心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氛围。质量强市的“主旋律”在这座城市悠然流淌!

  质量创新引领企业转型发展

  随着“质量至优,诚信至上”的城市质量精神深入人心,越来越多企业树立起“质量决定命运、品牌决定价值”的先进质量观念,并形成了各自特色鲜明的企业质量文化。他们主动担当企业主体责任,通过不断严格的质量管理与创新,逐步成长为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龙头,奏响了质量强市建设的“最强音”。

  通威集团在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董事局主席刘汉元率领下,坚持践行以质量为核心的品牌发展战略,公司旗下拥有2个中国名牌、4个四川名牌,年产值已达400多亿元,品牌价值突破200亿元,其中鱼饲料产量全球第一、宠物饲料畅销世界,实现了中国民族品牌在全球舞台上“尊严地崛起”。目前企业已入围首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候选名单。

  成都飞机制造厂是我国飞机制造业龙头企业,先后自主研制生产了歼5、歼7、枭龙、歼10等数十种型号3000多架,是波音公司零配件全球重要供应商,荣获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重大贡献奖、全国质量奖。

  中建三局承建的来福士广场是目前国内体量最大、高度最高、难度最大的白色饰面清水混凝土建筑,其施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荣获2项中国施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

  武侯区政务服务中心是西南首家国家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办公”的标准化管理模式,不仅提高了政府行政审批效率,更树立起全国一流的行政服务品牌……

  目前,成都已在西南地区率先设立了“标准创新贡献奖”和“政府质量奖”,并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第一个成立了地方标准化委员会。同时,成都还在全市3297家规模以上企业中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评选出450家四川省质量信用等级企业……一系列质量创新“组合拳”,引领众多企业扎根质量沃土不断转型发展。

  全力打造中西部乃至全国质量发展先导区

  2013年8月21日至23日,作为全国首批参加验收的7个城市之一,成都迎来了国家级的“质量大考”。国务院参事张纲率领专家组对成都创建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进行现场验收。

  进企业、访社区、听民意,一路下来,成都质量发展的全新景象令人振奋。专家组一致认为,成都近年来将质量发展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并建立配套的长久机制加以持续推动,质量强市创建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有创新、有特色、有效果、有亮点,在省会城市中起到了示范和表率作用,成为全国首批通过验收的两个城市之一。

  9月1日,在2013年全国“质量月”活动启动仪式上,成都被正式授予中西部首个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然而,正如市长葛红林所言“质量强市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放眼未来,成都必将奏响更加高亢激昂、鼓舞人心的质量“进行曲”——力争在2015年建成中西部乃至全国质量发展先导区,质量发展水平稳居全国前列,为全市经济社会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质量基础。同时充分发挥好示范城市的样板效应,引领更多城市走上“以质取胜”发展道路。

  质量强,国家强!质量梦,中国梦!

  作为全国质量强市建设的“排头兵”,成都正高擎质量大旗,勇攀时代高峰,为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张东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5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