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百年 阅尽沧桑完成历史使命
卫生检疫是一个国家防止疫病传入传出、守护人民健康安全的防线。但是,旧中国有国无门,口岸到处千疮百孔,根本无法为人民遮风挡雨。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后,随即投资5000万马克兴建海港码头,开展检疫工作。1899年7月1日,胶澳海关成立,设有专职医官。
1904年,胶澳海关检疫所设立。此后,检疫所历经日本侵占、北洋政府直属管辖、南京国民政府接管、再次被日本侵占、国民政府接管……小小检疫所的归属成为战火纷飞年代苦难中国命运的缩影。抗战期间,为侵略者服务的卫检刻印耻辱,有形无实的存在并没有为国人减少病痛。鼠疫、霍乱、炭疽等烈性传染病甚至成了日军屠杀中国人的武器,卫检几成噩梦。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卫生检疫才真正承担起了保国安民、守护健康的神圣职责。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仅有18家检疫所,其中设在山东的就有3家,分别是青岛、烟台、龙口。山东卫检人珍惜机遇、艰苦创业,建设机构、发展技术,通过出入境船舶检疫和灭鼠,大力防止霍乱、鼠疫等疫情传播,通过船员和出入境人员预防接种,为中国乃至全世界彻底消灭天花作出贡献。随后,借改革开放、外经贸快速发展的东风,相继在黄岛、威海、日照(石臼)、岚山、青岛机场等对外开放口岸设立卫生检疫机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为准则,检疫查验、卫生监督、传染病监测、卫生处理等业务不断规范发展——
1985年,经烟台卫生检疫所与烟台港务局共同努力,卫生部、交通部授予烟台港“无鼠害港口”称号,成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卫生港口”;
1988年,青岛卫生检疫所指导山东国际海运公司创建全国第一支“卫生船队”;
1994年,济南卫生检疫局发现扩建中的济南机场自备水源水质不达标,市政府采纳检疫部门意见,投资1000多万元铺设管道从自来水厂引进水源,消除了卫生隐患……
严把“国门第一关”成为每一个山东卫检人记于心、践于行的梦想和使命。
做强卫检 黄海之滨谱写壮美诗篇
2001年10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成立,山东卫检人融入质检大军,机构遍布全省17个地市,山东卫生检疫事业掀开了新的光辉篇章。百年巨变,千帆竞进,山东卫检人在国家质检总局和山东检验检疫局党组的领导下,以实际行动履行“严把国门、确保安全”使命,承担起“服务民生、促进发展”重任,为实现“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大跨越梦想筑基铺路。
2003年,SARS袭来,山东卫检人在各口岸落实“八项制度”、“五个到位”、“五个不漏”和“五个及时”,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一年间,在84.3万出入境人员中检出发热病例122例,送院观察82例,为“省内疫情不扩散、境外疫情不传入”作出突出贡献,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检验检疫局“全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多名卫检人获“全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并荣记一等功。
2004年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2009年甲型H1N1流感、2011年肠出血性大肠杆菌、2012年新型冠状病毒、2013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每一次疫情防控,都有山东卫检人冲锋在口岸一线,技术人员在实验室攻坚克难,历年来全省无一例重大传染病传入传出,做到了“防得严、防得细、防得准、防得科学”。
2008年,青岛作为北京奥运会帆船赛项目承办城市,平静的港湾成为举世瞩目的沸腾之地。山东卫检人从重大活动保障实际需要出发,赛前制定预案、加强监测、开展演练;赛中开辟旅检奥运大家庭成员“绿色通道”、进驻奥帆基地打造“奥运餐桌”、推行现场服务,赛后总结推广“即时登船检疫、食品在港监督、船员健康监测”经验。奥帆赛后,5年来山东局以精益求精的服务保障多次为青岛及其周边城市举办的帆船赛事保驾护航。中俄“和平使命-2005”军演、建国60周年海军大型国际军演、索马里护航舰队出境检疫、维和部队出境预防接种、朝觐人员健康体检……从重大活动的安保到每一名旅客的体检,山东卫检人都秉承“高效服务、确保安全”原则,在维护国家卫生主权的同时,采取船舶“零待时”入港、预约上门体检接种等便利措施,提供优质的通关礼遇服务。
汶川地震发生后,在国家质检总局支援灾区防疫号召下,两个多月时间里,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处长,技术过硬的卫生处理专家……30名政治过硬、业务熟练的山东卫检人先后到达绵阳、北川等地。在余震频频、蜀道艰难的震中地带,他们风餐露宿,连续作战,使用药剂11.6万千克,累计消毒34.8万平方米,为“大灾之后无大疫”无私奉献。
随着国际人道主义援助在中国的普及,造血干细胞配型、角膜捐献等出入境特殊物品数量日益增多,山东卫检人充分考虑红十字会、医院、患者对通关时限的要求,在严格把关基础上特事特办,开辟“绿色通道”,迄今已有6名白血病患者通过境外骨髓移植重获新生,上千名白内障患者利用境外捐献的角膜重见光明。
走进山东局荣誉室,一张张奖牌、一面面锦旗记录着这个集体的使命与荣耀——全国质检系统抗击非典先进单位、全国质检系统奥运保障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质检系统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口岸卫生检疫为民服务示范岗、山东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先进集体、连续12年山东省口岸共建文明先进单位……
“5+2”、“白加黑”,无数个日日夜夜见证着山东卫检人为维护口岸公共安全所付出的艰苦努力,无数个晨曦夜晚为他们谱写着保障国家和人民卫生安全的壮美诗篇。
集大成者 口岸核心能力筑实高塔
为加强世界各国口岸传染病监控、卫生监督、核生化有害因子监测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能力,有效开展传染病跨境监测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世界卫生组织一揽子提出口岸核心能力建设要求。中国政府郑重承诺,到2014年6月,中国所有口岸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要求,使核心能力建设到位,并有效发挥作用。2012年、2013年短短两年时间,领导重视、政府支持、群策群力,山东省17个口岸全部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验收,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口岸核心能力达标口岸,率先完成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工作,山东卫检工作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加快推进口岸卫生检疫核心能力建设,突出加强疫病疫情监控能力、反恐能力、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口岸传染病疫情防控水平!”山东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周建安在全省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协调会上强调。2012年总局加快推进口岸核心能力达标验收步伐后,山东局副局长张海波又提出“山东口岸核心能力建设要力争又快又好完成”的工作要求。在局党组的重视与推动下,在深化落实“学习-调研-决策,执行-监督-反思,总结-改进-提高”十八字工作机制的保障下,山东局始终将口岸核心能力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将其纳入质量管理体系和绩效管理考核,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定期考核,确保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有计划、有部署、有督导、有落实。
抓住地方政府支持这一切入点,山东局全面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与省卫生厅、省交通厅、青岛海关、山东海事局等单位签署《加强全面协作 确保口岸卫生安全合作备忘录》,逐步形成“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口岸公共卫生安全联防联控机制”。济南市政府投资300万元用于保健中心改造,青岛机场集团投入100多万元建造负压隔离室和病例处置转送全程电子监控网,烟台港务局特批检疫业务用房……龙口、蓬莱、威海3个口岸由于规模限制,原定于2014年验收,季节性开放口岸东营甚至未列入考核名单,但在当地政府积极支持和强烈要求下,均提前高分通过考核,成为核心能力达标口岸。
“每个局领导班子都要配备熟悉卫生检疫专业的局领导!”国家质检总局领导一再强调,并由人事司下发文件明确岗位要求。山东局在新一届党组领导下,两年来先后提拔副处级以上卫生检疫干部19人(其中正、副巡视员3人,正、副处级各8人),为口岸卫检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核心能力建设提供了专业保障。同时,积极推广岗位培训与上岗考核制度,深入开展“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人员专业技能、应急能力不断提升,卫检队伍真正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船舶检疫查验箱获实用新型专利,卫生处理效果评价研究走在全国前列,邮轮随船检疫、航空器卫生监督、中韩常旅客检疫查验等工作均有创新发展。
高塔筑成,“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山东卫检人只争朝夕,勇往直前。
面向未来 绘就蓝图共筑发展梦想
140年,风雨兼程。140年,沧桑巨变。
140年前,全国口岸卫生检疫刚刚开始挂名办公。今天,山东卫检已拥有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湛、作风过硬、反应迅速的百人专业队伍。
140年前,依靠水银体温计等简陋设备进行检疫。今天,山东口岸拥有红外体温检测仪、通道式核辐射监测仪、荧光PCR等众多世界先进设施设备,9个国际旅行保健中心可检测数百种疾病和病原体,其中5个加入国际旅行者救助组织。
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一代代山东卫检人艰苦创业,奋力开拓,山东卫检事业历经传承、发展、创新,终成今天的大格局,必将迎来明天的大发展。新的时代赋予卫检人新的使命。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提出的“做强卫检、确保安全”要求,山东卫检人将不断提振“昂扬向上、乐于进取、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创先争优、追求卓越”的精气神,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大力发展电子监管信息化、创新人员和交通工具检疫监管模式、建设国际化的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合作中心和国际旅行与健康合作中心,在新的起点上开启新征程,谋求新作为,实现新跨越,再创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