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9月新学期开始,《特种设备与食品安全知识进校园》一书将作为教材,进入陕西省西安高新区13所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课程计划。届时,特种设备与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将成为1500名教师和20000名学生的有教学计划、教学任务、教学考核的必修课。这也为在校园开展更为系统、科学的安全知识教育进行了有益尝试。
据了解,这本特种设备和食品安全知识教材,专门针对于中小学生,以及幼儿园小朋友的特点,采取了彩图、漫画的形式,简单明了地标明了什么行为是该做的,什么行为是不能做的,内容包括特种设备的安全知识、真假饮料和伪劣小食品的识别方法等,改变了过去中小学素质教育课本缺少安全教育内容,致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遭遇险境时不知所措的局面,填补了此项教育内容的空白。看过教材的高新区教师们表示,有了这本教材,学校可以有的放矢地对孩子进行质量安全教育,甚至还可以通过孩子的传播,让家长们也能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起到“1+6”的宣传效果。
从2009年开始,国家多部委就要求各地将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带进校园,随后活动内容也从特种设备逐步扩展到了食品安全。但很多地区关于这方面的宣传教育,都还停留在“搞活动、做演练、发宣传册”的层面,并没有系统地对老师或者孩子们进行过相关安全知识的培训和授课。2012年,西安质监高新分局经过深入调研,与高新区教育局联合启动了特种设备与食品安全知识进教材计划,将特种安全与食品安全知识教育纳入高新区中小学包括幼儿园的教学计划,教材由质监高新分局负责编写。历时一年,这本关于特种安全与食品安全知识进校园的教材顺利完成。谈到编写教材的初衷,质监高新分局局长白景天对记者说,他们对电梯事故进行了分析,发现很多事故都是因为操作者违反使用程序,安全意识不强和没有养成正确使用的良好习惯造成的。他个人也曾亲眼目睹并制止过小区内有些小孩子随意破坏电梯设施的举动,随后也经常和同事们讨论,如何将孩子们的特种设备和食品安全教育常态化,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正确、文明地使用特种设备和正确选择食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西安市高新区教育局局长李晓岚表示,此教材将列入辖区内各学校的教学大纲之中,教育局将根据大纲要求,对各学校课程安排情况、课程的课时量,以及此项内容的培训记录、教案等进行检查。截至6月份,质监高新分局已经完成了首批130余名专职安全教育老师的培训任务,之后将由这些老师在各自学校对本校老师进行培训,确保9月份开学的教学计划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