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不合格,对老百姓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危害。
一直以来,江苏南京检验检疫局把进出口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用追求“零”的工作精神,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流程,创新监管手段,一次次把暗藏风险的进口食品拒于国门之外。
零容忍
南京检验检疫局常抓不懈,从严整治,对食品安全问题坚决“零容忍”,给老百姓信心,让老百姓放心。
2013年上半年,南京检验检疫局已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19批,共计445.03吨,价值218.57万美元,不合格检出率是2012年同期的近4倍,达到近年来的新高。
南京口岸每年进口食品6000多批,其中有一定比例的进口食品被查出不合格。不合格原因包括食品标签不合格、检出致病菌、微生物超标、重金属超标、食品添加剂超标以及品质指标、营养成分等。“最近几年,南京口岸进口食品规模基本都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品种也不断增加,逐渐形成葡萄酒、奶粉、橄榄油等为主,其他品种百花齐放的局面。”该局食检科科长徐瑞平说。
品种和数量的增长伴随着检验监管工作压力的不断加大,一旦有所闪失后果不堪设想。2013年4月,一批从美国进口的果蔬汁饮料向南京检验检疫局申报检验,共30多个集装箱,近300吨,价值158万美元。尽管标签上标注没有使用食品添加剂,但是保质期长达2年引起了检验人员的警觉,认为很可能是进口商故意隐瞒。果然,检测结果证实饮料中不仅含有防腐剂,而且含量超过我国规定。
数量大、货值高的产品要重点检验,批量小、金额少的产品同样一丝不苟。
2013年初,一批只有45千克的新西兰进口蜂王浆胶囊,依然没有逃过该局检验人员的火眼金睛。工作人员认真分析,有针对性地确定检验项目,检出胶囊中根本不含蜂王浆成分,明显属于假冒产品。
自2012年起,南京检验检疫局坚持开展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排查整治专项行动,重点针对进口食品企业,通过培训和检查,提高企业承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能力。2013年上半年,已开展全市范围进口食品企业培训3次,人数超过800人次。在加强进口企业检查中,该局重点检查企业执行食品安全规章制度、食品进口和销售记录执行情况等,对存在不良记录的企业采取重点检验监管。
零突破
创新监管模式是南京检验检疫局进出口食品监管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制胜法宝。
面对南京地区进口食品企业多而散,进口量不断增加、流向复杂的现状,该局以“检、地、企”三方合作的方式,在江苏口岸率先建立进口食品检验检疫集中监管库,实现了口岸、仓储、检验监管的集中监管模式“零突破”。
监管库占地面积6406平方米,功能齐全,分为常温存放区、恒温恒湿存放区、标签返工整理区、不合格食品隔离区和查验区。2012年11月高分通过验收,并多次被称赞为全国口岸一流食品监管库。监管库的每个功能区内都安装了高清摄像头,监管人员可随时随处通过终端视频监控入库进口食品的现场查验、取样和样品管理的动态情况,极大地解决了监管人力紧张的问题。
“监管库的建立,变追踪货物流向实施检验为施检人员等待货物入库,第一时间完成现场检验和取制样、送检工作,大大提高了货物的通关放行时间,为企业提供了保税储存和分批出库的缓税功能,形成了检验检疫部门、贸易企业、保税中心三方和谐共赢的局面。”该局卫食处的检验人员感慨地说。
零通报
作为执法者,南京检验检疫局通过严格执法,筑起进出口食品的安全铜墙铁壁;作为服务者,该局通过真情服务,全力助推南京食品企业走出国门。
12年前,南京检验检疫局就曾为南京乃至全国蜂蜜出口解禁立下汗马功劳。在2001年,欧盟以中国蜂蜜氯霉素等抗生素超标为由全面禁止进口中国蜂蜜,这让占据全国出口主要份额的南京蜂产品企业遭受重创。如何重新夺回失去的市场?在该局的牵头下,检验检疫机构、农林部门、出口企业紧密配合,连续数年卧薪尝胆,开展了一场从源头加大整改力度,严格控制药物残留,全面提升蜂产品质量的攻坚战,最终实现了欧盟对我国蜂产品的解禁。
10年来,无论是漫天飘雪的寒冬还是酷暑难当的盛夏,无论是油菜花开还是桂花飘香的时节,在溧水养蜂场的一个个蜂箱前、在蜂蜜出口企业的加工车间里,都有着南京检验检疫人服务的身影。2010年,南京溧水养蜂基地成为江苏省第一个出口蜂产品示范基地。2013年3月,该基地再次通过复查,出口蜂蜜的品质和规模持续提升。
目前,南京地区已建成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示范基地6个,涉及蜂产品、禽肉、水果蔬菜等多个品种。
此外,南京检验检疫局主动帮扶,组织专家对南京雨润食品有限公司出口熏鸭的申报材料、生产现场进行符合性审查,对关键工序控制、质量体系有效性、安全项目检测及人员能力等整改完善,最终帮助熏鸭产品顺利出口至韩国,成为江苏首家对韩国卫生注册的出口禽肉企业。2012年5月,该局在帮助南京桂花鸭集团取得出口资格后,又研究制定涉及59个项目的检验措施,检企合力,最终实现桂花鸭登陆香港市场。
至今,南京检验检疫局仍保持着出口食品国外“零”通报、“零”退货的记录,相信这个记录将不断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