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都习惯把发生于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当作中国乳业走向困境的转折点,这种以事件划分市场发展历史的做法容易产生误导。事实上,中国乳业一直就不是很强,三聚氰胺事件只不过是把中国乳业的积弊来了一次大起底。这种积弊,恰是中国乳业积弱的表现。到现在,受进口乳品挤压日重,市场竞争日益残酷,人们终于明白,中国乳业太不济了,而不济的问题不只一个。
工信部召集127家奶粉企业开会,讨论《提高乳粉质量水平 提振社会消费信心行动方案》(简称《方案》)细则。舆论对此的解读是,中国乳业将迎来一次大整合。所谓整合,当然是针对中国乳业当前的不济现状了。怎么整合?根据《方案》,分析人士认为,整合即进行大规模的兼并重组,预计将有2/3的中小企业被淘汰,而龙头企业将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有150多家乳品企业,除了排名靠前的几家大型企业,其余绝大多数企业都处于散乱弱的状态。工信部相关负责人称,争取在两年之内,使婴幼儿配方乳品十大本土品牌企业的产量占社会总量比例,由目前的43%提高到60%以上,5年之后,提高到75%以上。
这种以兼并重组的方式实现的整合,在形式上可以满足企业做大的需要,但能否真正做强,哪怕只是去弱,仍是一个问题。有人认为,政府以宏观调控的方式增强行业集中度,是企业快速做大的捷径,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企业命运。当年韩国三星就是走了一条这样的捷径而实现做大的。然而,三星成长为当前世界数一数二的跨国强企,却不是靠着政府的扶持以规模的扩大直接换来的。它在全球市场赢得认可尊重,更多靠的是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先进的技术工艺。何况,乳业作为食品行业,消费者更关心的不是企业有多么大,而是其产品是否安全可靠。如果产品质量不过关,企业规模再大也不会赢得市场。当年三鹿不小吧,可三聚氰胺事件一出,它几乎一夜之间就垮了。
关于这次整合,作为政府行为的宏观调控,也被质疑参与过度,而这种过度,也让一些人对乳业做强的信心打了折扣。有消息称,工信部等9部门将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奶粉安全生产的实施意见》,根据该意见,自文件下发之日起,主管部门将不再审批新的婴幼儿奶粉企业。“不再审批”当然也是整合的一个政府举措,但这样做即意味着进入乳业的大门将完全关闭。不少人认为此举是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不让其他有能力的企业进入,市场里只剩下几个国企,它们越做越大,也可能做强,但它们很容易形成垄断,到时候它们的强,恐怕只会表现在对待消费者的态度上,而产品质量却难说了。对此,有法律界人士表示,部门制定的规章可以比法律要求更严格,可以把行业的准入标准制定得很高,让参与进来的企业都得具备很高的资质,但如果具备条件的企业连注册的资格都没有,这不符合现行的《企业法》规定。
对乳业进行整合,民众和企业也希望政府加强管控的力量,但这种管控必须是有限度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如果下手太狠,管得太多,恐怕就会矫枉过正。事实上,人们更愿意看到政府部门把主要精力放在完善法律法规和加强市场执法监管方面,比如,今后婴幼儿乳品企业将从生产环节实施GMP认证,对婴幼儿乳粉质量管理将参照药品管理,这倒是非常受欢迎的举措。至于企业应该怎么做,它们能否承担起振兴国产乳业的使命,还是把它们交给市场,让市场去检验。而市场检验的方式,是充分的市场竞争和消费者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