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生长在土里、饲养在圈舍内、生活在水里,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从源头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是甘肃省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根本措施和重要手段。
甘肃省农牧厅主管农产品质量的副厅长妥建福告诉记者:“甘肃省在‘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方面的总体要求是:发展扩大总量,巩固提升品质。即无公害农产品在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前提下,不断扩大总量规模,在重点产品推行强制性认证;绿色食品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提升产业素质和管理水平;有机农产品要立足实地,因地制宜,防止盲目发展;地理标志产品要加快登记进程,确保地域优势、品质特色和品牌价值。”
农业标准化:源头保障质量安全
什么是农业标准化生产?即将难学难懂的专业技术标准转化成通俗易懂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模式图或明白纸,指导农业生产者进行科学生产。通过严格执行从新品种选育,到播种、收获、加工整理到包装上市的一套生产标准,规范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确保产品品质的统一优质。农业标准化生产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现代农业的基础,也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必经之路。
近年来,甘肃省农牧厅通过“标准制修订引动、示范项目拉动、行政力量推动和品牌认证带动”,加快全省农业标准化发展进程。截至目前,全省农业“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面积已占食用农产品生产面积的40%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从生产源头得到有效保障。
甘肃省以标准制定为抓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十一五”以来,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的原则,甘肃省农牧厅从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专项经费中累计安排100多万元,用于农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制定完善了全省大宗、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发展需要的农业标准。累计制修订农业地方标1800余项,其中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等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标准600余项,实现了主要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有标准可依,用标准组织生产、规范农产品市场、评价农产品质量、指导农产品消费。
甘肃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提供农业标准化示范窗口。从2008年起,甘肃省农牧厅把农业标准化项目作为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点工作,加强示范基地的项目争取和创建,截至目前,已创建14个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50多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有13个县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称号,建成蔬菜、水果等园艺作物标准园200多个,示范提升了全省农业标准化水平。
甘肃省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加大标准化工作力度。2009年,甘肃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步伐,农业标准化逐步成为对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从2011年起,在该省政府与各地政府签订的食品安全考核目标责任书中每年明确提出了“三品一标”等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要达到农产品生产面积的考核指标。通过业绩考核和责任落实,提高了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促进了全省农业标准化深入推进。
定西市把农业标准化作为推进马铃薯、中药材等优势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了360多万亩,占特色农产品种植总面积的76%。先后创建了安定区和渭源县马铃薯、岷县当归3个“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农业标准化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三品一标”认证:提高品牌公信力
“三品一标”农产品是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而发展起来的由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食品安全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目前,甘肃省无公害农产品累计近600个,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399个,地理标志农产品32个,“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面积已占全省食用农产品生产面积的40%。2012年,该省农牧厅出台了《关于稳步推进甘肃省“三品一标”农产品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十二五”期间全省“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重点要围绕优势区域和特色产业、围绕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围绕农业的重大项目来发展,提出到2015年,“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面积要达到全省食用农产品生产面积和养殖总规模的50%以上。
2013年,甘肃省农牧厅将全面落实《意见》提出的各项目标要求,把“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作为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的一项主要措施来抓,按照农业部提出的“从严从紧、积极稳妥”的原则,加快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和退出机制,对认证工作积极性高、成绩突出的,给予适当资金补助;对检查中发现不符合“三品一标”标准和要求的,坚决吊销其认证证书,切实维护“三品一标”的品牌形象和社会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