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通548名学生营养餐食物中毒、广西都安400余名小学生喝营养餐牛奶腹泻、云南富源某小学给学生供应发霉面包做营养餐……短短一个月内,多地接连曝出学生“营养餐”食物变质、中毒问题。“吃”的安全问题还没解决,“穿”的质量问题又让人闹心:清远校服质量问题、河北正定“透明校服”事件……
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招标过程中“质量安全”话语权的缺失,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先看营养餐。按照国家规定,凡进入营养改善计划的米、面、油、蛋、奶等大宗食品及原辅材料,都要通过公开招标、集中采购、定点采购的方式确定供货商,不得采购不合格食品。然而媒体经过调查发现,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看似招投标,实际是走过场,还有一些学校连过场都不愿意走,采购的部分食材居然是“三无”产品。再看校服。今年2月份上海的校服质量安全事件中,不合格校服之所以能混进校园,与招标不透明和质量把关不严密切相关。清远、正定的校服问题也再次印证了此事。难怪许多网友在河北正定“透明校服”事件曝光之后纷纷留言:该透明的不是校服,而是校服招标过程。
学校招标的重要作用和目的,是为了采购到质优价廉的好产品,最大限度惠及学生群体,但由于有关方面在执行过程中对质量漠视,以及过程不透明、不公平,使得价低质廉的问题产品堂而皇之地走到了学生的营养餐盒里,穿到了学生身上。
事实上,营养餐和校服并非什么高技术产品,生产上没有什么难以掌握的工艺,检测上也不存在技术难题。因此,这些质量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不法商家为了盈利,牺牲质量过度压缩成本。如在营养餐事件中,营养餐的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供货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超量、超层运送,使得营养餐失去了营养。问题校服也是源于企业为压缩成本,在一些关键环节未按标准要求加以处理,从而造成有害物质超标。
因此,今后学校在招标过程中,应引入质量一票否决权,请相应的专业质量机构、组织或者部门和专家把关,给中标企业最大的质量威慑力。这样,不仅可以将那些为压缩成本牺牲质量安全的企业拒之门外,更能将有质量安全问题的产品挡在校门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