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载,珠海的罗小姐每次走进餐馆,总是径直走进厨房拿出随身携带的一小壶油,叮嘱厨师炒菜时用她自己带来的油。自带美酒香茗下馆子早已司空见惯,而自带食用油去消费的事不免令人感到惊诧,更耐人寻味的是,这样行为古怪的做法竟然日渐风行。随便翻开各类报纸杂志,“某地捣毁食用油制假窝点”,“某地查扣若干地沟油”之类的报道不时可见。食品卫生领域的问题层出不穷,专家“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吃出来的”的忠告振聋发聩,基于这样的背景,自带食油下馆子之类的古怪行为其实不难理解———谁知盘中餐,是否皆安全?
“食品卫生”曾经是一个为公众所熟悉的术语,现在,它似乎正在逐渐被“食品安全”所替代。有调查资料显示,82%的中国民众担心食品安全问题。另据权威部门透露:国内消费者对任何一类食品安全的信任度均低于50%。尽管担心食品安全,但却不能不吃饭,结果怎么办?消费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虽然此举勉强可以算作一种自我保护方法,但显然远远达不到一劳永逸———除非用餐者坚守厨房,否则依然难保不被“偷梁换柱”;即使携带了食用油,烹饪所用的原材料以及餐具等,用餐者显然不可能一应俱全,而无论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饮食安全依然难以保障。
其实,在“自带食油下馆子”事件中并没有最终的胜利者。用餐者只是得到了自我安慰式的心理暗示,餐馆更是因此而直接失去了顾客最基本的信任。由此可见,少数作假者屡禁不止的代价不仅使顾客感觉到日趋严重的安全危机,同时也会给整个行业带来日趋严重的信任危机。如果说企业信用危机尚且可以通过危机公关等进行补救的话,行业信用危机的后果则不堪设想。新近的例子是,在第101届广交会食品展区,不少食品参展商都被外国客商问过同样的一句话———“这种食品安全吗?”对此,这些食品企业负责人显得相当无奈。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食品行业的硬伤,个别食品不安全的负面报道已经给整个中国食品出口企业带来了阴影,我国食品安全正遭遇信用危机。
自带食油下馆子看似荒诞不经,实则不啻为一种无声的抗诉,由此更是直接暴露出餐馆行业日渐堪忧的信用危机,绝对不能等闲视之。因此,比消灭不合格食用油更紧迫的是,如何消除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不信任,尽快建立并完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加大打击力度,以营造出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从这种意义上看,解决食用油安全问题显然只是一个开始,可以想象的结局是,如果信任危机不能得以消除,即使用餐者不再携带食用油,他们依然可能会继续携带其他物品,而食品安全显然不可能依靠用餐者“带”出来。
希望自带食油下馆子不会被当作一个笑话来看,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但愿“拖油郎”们的忧虑并不只是“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