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浙江宁波长长的海岸线上,星罗密布着大大小小的码头,一辆辆运输车辆往返穿梭,一座座巨大的吊塔不断地升降腾挪,一艘艘货轮在汽笛声中进出繁忙,呈现一派勃勃生机。生机,来自创业创新的宁波人民;生机,也来自宁波检验检疫人凭借着在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上的深入研究和及时预警,破除国外技术壁垒这块坚冰凝聚力量,成为地方政府运筹帷幄、科学决策背后最可靠的智囊。
搬开绊脚石
“技术性贸易措施成为排在汇率之后,影响宁波出口的第二大外部因素,在宁波主要出口市场上影响严重。”4月15日,在宁波市政府的新闻发布会上,宁波检验检疫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陈孟裕表示,目前机电仪器、橡胶塑料、轻工玩具这些宁波出口起步最早、优势最明显的产业,已连续多年列影响面最大行业的前几位。而认证和有害物质限制这两项要求也成为了宁波出口跨越技术壁垒的最大门槛。
“中国加入WTO引起了世界经济格局重大改变,中国开始按照国际通行‘游戏规则’,在全球经济大家庭中开展贸易活动,我国经济贸易活动面临的主要障碍,已经由以技术为核心的新壁垒逐步取代以关税为主的传统壁垒。”宁波检验检疫局副局长蔡文彪表示。
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中国加入WTO以来,宁波检验检疫局在国家质检总局的领导下第一时间开展了WTO工作的研究,组建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WTO工作领导小组,并在2006年成立WTO办公室,制定《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专家库管理办法》,建立以“一个组织、一支队伍、一个指南”为框架的工作机制。致力于坚持完善质检总局、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和外贸企业的“四体联动”工作网络,通过建立各级联席会议制度、建设综合应对服务平台等形式,密切加强沟通,形成联动机制,全力做好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全面推动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走以质取胜之路,已经成为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练就硬功夫
与地方联动,是练就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基本功。
早在2006年宁波检验检疫局就和宁波外经贸局建立了检贸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流外向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深入探讨联合做好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的有关事宜。同时下属北仑、余姚、宁海等分支局也与相关县市区建立了相关检贸定期交流沟通机制。作为宁波全市第一批应对国际贸易摩擦预警示范点单位,宁波检验检疫局还通过编报《技术性贸易措施最新通报》、《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年度报告》等材料,定期加强与浙江省商务厅、宁波外经贸局、各大行业协会的联系,及时通报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实施情况、召回情况,深刻分析对浙江、宁波外贸经济的影响,并积极通过政务信息、公函等为地方政府建言献策,引起相关领导和部门的重视。2010年7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中央政治局常委王岐山专门在该局上报的《美国国会下达木制品甲醛释放限制令对我国影响值得关注》上作出重要批示。2013年2月,浙江省副省长梁黎明对该局上报的《宁波检验检疫局关于报送2012年度宁波地区国外官方通报和出口退货调查情况的函》作出批示:宁波检验检疫局对该情况的调研很重要,省商务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如何帮助企业共同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浙江省常务副省长龚正、浙江省副省长毛光烈、宁波市委书记刘奇等省市领导均充分肯定该局WTO工作并作出批示。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连续肯定,提振了宁波检验检疫局做好工作的信心。
用好指挥棒
2013年第一季度,宁波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227.8亿美元,同比增长2.4%,其中出口142.3亿美元,增长7.1%。
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的深入推进,带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激发了企业转型升级的能动性,也促进了宁波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在宁波检验检疫局的积极倡导下,2013年4月,浙江第一个县级出口质量奖成功落户奉化。这是浙江地区继宁波、鄞州之后,第三个设立出口质量奖的地区。
“以地方出口质量奖为榜样,引领更多企业参与角逐,激励更多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改进经营业绩,企业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提起宁波地区出口质量奖的陆续落地,宁波检验检疫局副局长蔡文彪信心满怀。
与此同时,为积极鼓励行业协会和企业参与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宁波市政府还设立了宁波市公平贸易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积极参加国外“两反两保”案件和应对贸易投资壁垒的企业和组织单位。各类外经贸企业参加“两反两保”案件、知识产权侵权调查等国际贸易摩擦抗辩、听证、应诉等,相关费用可以获得最高达100万元的补助。
2013年,该局还在宁波奉化开展建立“WTO检政直联点”的探索,即联合地方相关部门共同就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建立面向政府和企业的涉及信息收集发布、影响分析、应对辅导等内容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检政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外经贸局等部门及时获得辖区各企业的相关出口数据,并联合开展企业调研和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地方经济影响的分析,为地方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在诸多优惠政策带动下,宁波企业运用世贸规则维权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企业应诉率提高到90%。在美国商务部启动的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板)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案中,宁波共有8家光伏制造企业和1家外贸公司开展了抱团应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