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积极创建卫生口岸工作纪实之宁波北仑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2012年,浙江宁波港货物吞吐量超过4.5亿吨,稳居大陆港口第三位、世界第五位;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500万标箱,稳居大陆港口第三位、世界第六位。作为宁波港的主体,北仑港区承担着宁波港60%以上的业务量。大量集装箱、货物的进出港,加上近年来频发的国际公共卫生事件,对口岸卫生检疫工作特别是卫生处理和应急处置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人均业务量居全国前列的宁波北仑检验检疫局,勇于担负起先锋模范的重任,以踏石留印的意志和铿锵有力的步伐,在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征途中不断昂首奋进。

  卫生处理破瓶颈

  现代物流是速度和效率的竞争。要实现口岸大通关,要在出入境卫生处理业务量逐年提升、人力资源日渐捉襟见肘的情况下,既保障卫生处理工作质量,又提升处理工作效率,加快通关速度,成为摆在宁波检验检疫人面前亟须破除的一个“瓶颈”。北仑口岸科学认识面临的形势,从模式创新、队伍建设、科研支撑3个关键点切入,“软硬”兼顾提升卫生处理能力。

  力推模式创新。为加快口岸通关速度,北仑口岸在全国率先启动通道式前置卫生处理工作模式探索,在港区对部分废品集装箱(转关废纸箱)施行卫生处理前置的试点:在集装箱货物进港前,提前确定需要前置卫生处理的集装箱,并向港务业务系统发送卫生处理指令,通过在港区内卡口设立的前置处理点,24小时不间断地在进堆场前对刚卸下船的集装箱实施卫生处理。处理完毕后再将其转运至堆场归位。从货主申请、卫生处理确认、实施到结果登记、查询的全过程无纸化,内部“CIQ2000”、“入境全申报”等主要业务系统都实现了与卫生处理操作系统的无缝衔接。新模式应用以来,2~3天,为企业节省了转栈费、移箱费、仓储费,年均降低物流运营成本约3500万元,让货主、货代、港区多方共赢。

  科研助力腾飞。北仑口岸积极打造科研创新平台,给政策、倾斜财政、会聚人才,促进卫生处理科研工作不断深入。积极开展基础性研究、量效学评估、实用型开发,努力解决快速处理、快速通关的技术难题。先后主持了“硫酰氟熏蒸除鼠量效学研究”、“硫酰氟熏蒸灭蟑量效学研究”两项国家质检总局科研项目;针对各类消毒剂应用于卫生处理的范围、效果,开展“食品集装箱消毒量效学研究”等课题研究,确保其在卫生处理应用中的效果和效率;为确保处理效果和提高通道处理效率,联合相关科研单位,研发了施药器和封口器等实用型卫生处理辅助工具,并申请了国家专利。

  推进队伍建设。把好卫生处理人员队伍建设3道关口,为口岸卫生处理一线输送了合格人才。把好“选人关”,选拔人员时着重于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技术背景,将具有事业心、责任心的人员充实到卫生处理一线,以保障人员资质、数量符合工作要求。把好“培训关”,打造入职培训和在岗轮训体系,人员入职前都须经过上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方能上岗;把好“演练关”,定期开展卫生处理技能竞赛、演练活动,将系统内卫生处理人员置于同一“比武场”中,以赛代训、以练促学,全面锤炼和检验处理人员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

  应急处置建平台

  “宁波各口岸相对集中,基本上都在以北仑为中心的1小时交通圈内,我们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提出了‘口岸应急中心’概念,以打破‘单点联系、各自为战’的困局,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宁波检验检疫局局长赵振拴审时度势地分析,这正是宁波海港应急中心设立在北仑口岸的初衷。

  该应急中心在宁波检验检疫局统一指挥下,由北仑检验检疫局牵头建设,旨在整合北仑、大榭、象山、镇海和梅山5个口岸卫生检疫资源,提升海港口岸应急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应急水平,及时、高效应对海港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11年以来,按照建设国家一流海港口岸应急处置中心的要求和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发展定位,北仑检验检疫局先后投资100余万元建设了物资储备、培训演练、应急联络、宣传展示和现场指挥“五大平台”。“你们率先建设口岸应急中心,充分利用了有限的检疫资源,走在了系统前列。”2012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卫生司司长张际文考察完应急中心后满意地说。

  经过前期努力,海港应急中心应急处置功能日益完善,在处置入境船舶甲型H1N1流感局部暴发等多起事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北仑检验检疫人并未在成绩面前裹足不前,而是坚持营造学习氛围,对外沟通联动,让海港应急中心化为“一汪活水”,经得起时间和突发事件的考验。

  应对多变的国际疫情形势,除要加强学习,树立牢固的疫情意识和责任意识外,还要通过不断磨砺进步,达到疫情险情“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一流水准。如何达到这样的水准?北仑检验检疫人摸索出了自己的路子。

  追踪疫情动态,做好“情报”工作。该局抽调专人每天密切关注世界卫生组织、美国CDC、国家质检总局等卫生专业权威网站的最新疫情信息,加强对热点疫情信息追踪,将重要疫情信息实时标注于“宁波口岸通航地区/国家疫情分布图”上,为一线检疫人员提供第一手疫情资料,为处置口岸应急事件赢得宝贵时间。同时,加强技能培训,力求“百战不殆”。北仑检验检疫局采用基础训练、办班培训、业务研讨、应急演练、联合处置等学习方式,不断为检疫人员充电,提升业务技能。以“卫生检疫百科”互动学习网站建设为主,充实海港应急中心的知识储备,实现检疫人员的“在线充电”。“在突发事件中,你们都是战士,要接受定期不定期实战、模拟演练的检验,每个人都要上好一根紧张有序的弦!”北仑检验检疫局局长鲁国苗多次为应急中心建设鼓劲打气。

  北仑检验检疫局依托海港应急中心的平台优势,与港务、口岸联检机构等部门签署合作协议,实现与联检单位的信息共享、疫情通报、工作交流,在口岸形成立体的疫情防控联动网络。与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疾控中心等签署合作协议,充分利用地方卫生部门的资源,强化口岸传染病防控的无缝衔接。通过检港地协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实现口岸疫情疫病防控网络的全覆盖。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质检网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9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