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春暖,花木葱茏。落马洲大桥车流不息、忙碌依然。深圳河悠悠流淌,倾听着深圳改革开放前进的足音。
连接深港的皇岗口岸,从一开通便注定任重道远——“全国唯一24小时通关陆路口岸”、“亚洲最大陆路口岸”、“5+2”、“白加黑”、“365天连轴转”、“24小时不停歇”……驻守在落马洲桥畔的深圳皇岗检验检疫人时刻铭记“发挥传统优势、建设一流口岸”的使命,“60后”、“70后”、“80后”……出生于各个年代的检验检疫人团结协作,用真诚行动上演了一出出精彩的“年代秀”。
率先垂范的“60后”
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正值年富力强的黄金时段,一浪高过一浪的时代潮流历练了他们丰富的阅历。
“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考察深圳皇岗检验检疫局提出了‘三个走在前’的要求,是建设一流口岸的工作目标,也是工作动力。”大部分出生在60年代的皇岗检验检疫局党组一班人,在局长曾繁礼的带领下,勇挑重担,改革创新,朝着“建设一流口岸”目标大步前进。
该局党组率先垂范,向全局发出了“向我看齐”的号召。在以“廉洁高效好班子”为龙头、以“三五联创”为抓手的班子建设基础上,该局掀起“五服务五打造五满意”的新“三五联创”活动高潮,以创新运行机制为手段,将着眼点放在建设一流口岸上。
深圳市“百优处室”、“青年文明号”、“行风建设示范岗”、“巾帼文明岗”、“卫生检疫查验创先争优示范岗”、“质检系统检务文明窗口”六大创建活动各具特色,却一脉相承,为的是推进行风建设、树立口岸特色品牌。
曾繁礼在局务会上指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要按照深圳检验检疫局党组打造通关‘速度最快、费用最低、服务最好’的一流口岸的部署,向科技要生产力,优化通关模式,服务外贸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
近年来,皇岗检验检疫局采取“口岸换证的业务使用自助换证系统”、“电子收费自助系统”及“单证扫描系统”等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通关效率,同时继续推行并完善“电子收费”,确保惠民惠企便利措施的“生命力”。
勤勤恳恳的“70后”
李卫是皇岗检验检疫局“70后”的代表,他勤勤恳恳、经验丰富、业务能力精湛,与全处干部职工一起经受着每年近13万批次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工作的考验,说是中流砥柱一点都不为过。
这些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处科两级干部占皇岗检验检疫局干部职工比例的17%,在该局党组的带领下,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检验检疫事业。
他们参与研发的质检系统首台自助缴费及票据打印设备、熏蒸消毒证书自助打印设备均获成功,并率先在皇岗检验检疫局试运行,进一步夯实了科技强局的基础,再一次显现了皇岗检验检疫人敢为人先、改革创新的优良传统。
据测算,若满负荷运转,一台自助缴费及票据打印设备可以替代四五个收费人员的工作量,每年可为企业节约两万个小时的时间成本,实实在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实现最低费用、最快速度、最好服务的“三个最”目标。
此外,这些中层干部服务下沉,加强企业调研,摸实情、想实招,切实帮扶企业,促进外贸发展。采取扩展培训形式、搭建普法平台、扩大服务平台等措施,提升助企能力、增强助企实效,切实推进“质量强市”战略。
朝气蓬勃的“80后”
80后的陶辉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曾代表深圳检验检疫局参加国家质检总局近十年来首次举办的全国口岸卫生检疫知识竞赛,最终,深圳检验检疫局取得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因为年轻,所以有活力、有梦想;因为年轻,所以有担当、有闯劲。24小时通关的皇岗口岸需要我们,不论白昼与黑夜,为国把关是最高的荣誉。”这段话,代表着陶辉这样“80后”的心声。
这些年轻的皇岗检验检疫人占全局干部职工的28.5%,他们立足岗位、服务为民,让雷锋精神在皇岗口岸焕发新的时代风采。他们成立了“雷锋青年服务队”,活跃在工作岗位、口岸现场、居民社区和城市繁华路段,开展“国检青年帮扶行动”系列活动,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来自美国的食用水生动物到达皇岗口岸时间均为凌晨一两点,且活体海产品若不能及时完成检验检疫而滞留口岸,将导致存活率大大降低。以“80后”为主的皇岗检验检疫人主动要求每晚22时起通宵候检值班,确保进口海产品随到随检、高效通关。2013年第一季度,他们共检验检疫进口活龙虾、象拔蚌、珍宝蟹等水生动物282吨、货值577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37倍和6.59倍。
数不清多少个黑夜的坚守,驻守在皇岗口岸的“80后”们,以提升口岸核心能力为使命,投身口岸改造与建设。他们经历了禽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考验,也经历过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重大赛事保障工作的洗礼,用青春的汗水勾勒出一流口岸的雏形。
如今,精彩的“年代秀”,弘扬着皇岗检验检疫人的优良传统,演绎着落马洲桥的辉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