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忆今昔,水火济刚柔。车船无日夕,仿佛在渝州。”郭沫若先生笔下的福建省南平市俨然一幅秀美怡人的山水画卷。长久以来,临水依山的南平人与自然生态和谐而居、安然共处,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至今。2011年,南平市被国家有关部门正式命名为福建省的生态示范区,由此拉开了该市进一步围绕绿色生态优势,积极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大幕,“生态南平”、“绿色南平”渐渐成为代表这座城市的一张“烫金”名片。其间,南平市质监局立足实际,充分发挥自身质量监管以及技术检测优势,投身南平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南平绿色发展,为这张城市绿色名片持续增色添彩。
武夷山市是南平市辖区内的一个县级市。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同时也是南平境内唯一一个国家5A级风景区。围绕“旅游服务提升和景区安全”等战略要求,南平市质监局主动服务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协助武夷山市开展国家级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建设,推动《竹筏漂流安全管理规范》等3个福建省地方标准获得立项,助力武夷生态旅游品牌的打造。同时,该局加强景区特种设备特别是旅游观光车、场内机动车监管,严格落实日检、月检、年检制度,运用GPS系统监控车辆行驶路线及速度,为该景区树立风光优美、服务标准、设施安全的优质生态旅游品牌形象提供了有力保障。
溪水为畔,茶山为邻,在武夷山境内,云集了武夷岩茶、武夷红茶等驰名中外的茶叶名品,沿袭而来的茶叶种植历史构成了南平生态城市建设的一道独特风景。为了更好地服务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南平市质监局加大科技检验设备、人才等的投入力度,贴心搭建起一座连接科技兴检与产业腾飞之间的桥梁。2012年,该局投入300余万元,对检验机构及省、市中心实验室检测设备进行补充,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新增食品检测项目255项,完成了《土壤中稀土对茶叶中稀土含量相关性研究》项目,编制了《茶叶稀土质量安全种植技术》手册和《闽北主要茶叶产区土壤与茶叶中稀土含量分布图》。
茶鲜叶的质量至关重要,为此南平市质监局与当地农业、供销等部门配合共同推动茶叶标准化种植,引导农户采用绿色、有机、无公害技术,并将相关科普知识送村入户,推广公司+农户经营模式,推动武夷山市建立了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省级武夷岩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连续5年投入4000多万元建立高标准生态茶园2700多公顷,同时投入300多万元对该市违规开垦的茶山进行综合整治,5年来整治茶山面积近1300多公顷。随着茶叶标准化示范区日益规范、成型,茶叶品质得到了更为切实的保障。据相关部门的抽检报告显示,武夷山茶叶产品质量的合格率已经连续10年保持在100%,武夷茶叶渐已成为优质好茶的代名词。
当前,国家正大力倡导发展低碳绿色经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大势所趋。为了帮扶这类型企业实现“绿色转型”,南平市质监局针对当地多个重点企业,以“检测能力提升”为根本,深入推进市、县两级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实现区域性检验检测资源共享,从而提升技术机构服务发展的有效性。
浦城绿康生化有限公司就是南平当地一家承担绿色重点项目研发的企业。两年多前,南平市质检所与该公司签订了检验技术合作意见书,提供跟踪技术指导服务,派出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为企业质量管理部门的检验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及检验设备疑点、难点问题的讲解。在这一过程中,技术人员通过幻灯片课件以及实验室现场指导交流等手段,对微生物检测、常规理化项目检测、液相色谱检测、原子吸收等设备的使用及仪器维护方面做了细致介绍与讨论。借助技术合作这一途径,该公司的有关技术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转型发展的效率也有了明显提升。
山水萦绕之中的南平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优美风光为这座城市带来的除了视觉上的悉数美誉,还有构建生态文明城市的深厚积淀。“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绿色南平’建设方略,立足职能特点,为南平进一步推动生态城市建设保驾护航。”南平市质监局局长张家勇表达了对未来工作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