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面风大,施工现场正在焊接,请大家戴好安全帽。”国家钢铁及制品质检中心(马鞍山)主任助理张久峰叮嘱道。3月25日15点30分,经过近1个小时的舟车辗转,记者来到位于江心洲的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MQ-15标项目施工现场,对国家钢铁及制品质检中心(马鞍山)检测人员在桥面上对钢箱梁的焊缝质量无损检测进行体验式采访。
随着施工升降机的缓缓升起,记者来到距离江面约50米的桥面上。施工现场,满目焊花四溅,一节节钢箱梁正在焊接。以数据说话,靠技术服务。2011年3月,国家钢铁及制品质检中心(马鞍山)在国内11家知名检测机构投标竞标中脱颖而出,中标国家重点工程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MQ-JC03合同段钢结构无损探伤检测。
“马鞍山因钢设市,围绕钢铁及其这个产业链上下游我们有600多家企业,目前已形成了完整的钢铁产业链。国家钢铁及制品质检中心(马鞍山)的建立,对于扩大马鞍山市城市的影响力、提高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促进钢铁产业集聚和产业结构调整、占领钢铁检测技术和标准的制(修)订制高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打造铁基新材料基地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撑。”马鞍山市副市长王晓焱给予中心高度评价。
到底什么是无损检测呢?国家钢铁及制品质检中心(马鞍山)检验室主任甘正斌介绍说,无损检测是在不破坏被检测部件的情况下,了解其内部质量情况,对钢结构焊缝而言可以防患于未然,预防质量险情发生。“今天我们主要对MQ-JC03合同段(MQ-C02标段、MQ-C03标段)的桥位环口顶、底对接焊缝以及桥位临时连接去除部位进行了无损检测第三方抽检工作。”国家钢铁及制品质检中心无损检测人员现场介绍说。
“这是我们国内无损检测的高手。”甘正斌带领记者来到工程师张继武的检测作业点。操着浓浓京腔的张继武正手持超声波探伤仪,与年轻的检测人员赵成明进行着技术交流,“如果焊缝有裂纹,就可能有安全隐患,可不是儿戏!”
从奥运鸟巢到CCTV新楼,再到援建非洲的建设项目,都留下了张继武检测的身影。“我们主要通过超声波、磁粉和X射线检测,对焊缝进行质量把关。”对张继武而言,无损检测既是脑力劳动,也是体力劳动,白天忙着拍片子、做检测、写记录,晚上还要洗胶片、出报告。
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皖江第4座跨江大桥,大桥桥型新颖,技术含量高,大桥主跨度突破千米,位列世界同类桥型第一;主缆长度突破3000米,钢混叠合塔规模为世界第一。国家级检测中心如何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和重点工程的推进?马鞍山市质监局局长、国家钢铁及制品质检中心(马鞍山)主任陈镇有着自己的思考,他希望依托“政府公共实验室、经济发展技术保障支撑、社会公共服务平台、自主创新研发基地”载体,努力把中心建成“立足安徽、辐射周边、面向全国、接轨世界”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张久峰告诉记者,在过去的8个月里,检测人员按照全面覆盖、随机抽取、重点部位重点抽查的原则,对大桥的钢塔柱、下横梁和桥面焊缝等进行了多种技术监测,预计5月份将完成检测任务。
夕阳西下,暮色降临。甘正斌翻开检测日志,整理着当天的工作量:超声波检测(UT)抽检焊缝8条,抽检长度60米;磁粉检测(MT):抽检焊缝8条,抽检长度72米。项目累计检测焊缝4234条、长度超万米。
采访结束时,记者握着张继武那双被风裂的大手告别,他平静地说:“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再回首,浩浩长江,长虹卧波,天堑即将变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