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农业部副部长牛盾:推进农业标准化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农业标准化的过程,就是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是以现代工业理念谋划和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在重点地区、品种、环节和企业,加快推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这对于推动传统农业变革,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推进农业标准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

  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保障食品安全,必须推进农业标准化。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协调稳定,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保障,也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从产品结构看,我国居民食品消费总量的70%以上为鲜活农产品,而农产品又是食品的主要生产原料和组成部分。从危害因素看,在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三大危害因素中,源头控制主要在农业领域。因此,农产品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核心,控制住了农产品的危害因素,也就基本保障了农产品的安全。实施农业标准化,就是规范农业生产加工各环节,控制农产品危害因素的过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坚持城乡统筹的基本方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必须落实农业标准化。产销衔接,城乡一体,需要统一的标准进行联结。特别是千家万户的农业小生产,如何对接国内国外统一开放的大市场,如何适应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要求,始终是现代农业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标准化是社会大生产的产物,是协调生产力各要素与生产关系内在因素的纽带。以标准化联结城乡产业,推动农业工业化与农村城市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一个基本规律。在工农互补、城乡互动的进程中,农业标准化发挥着联结农业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作用。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必须实施农业标准化。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循环经济,是“十一五”期间的重要任务。从上世纪90年代起,在逐步实现农产品丰年有余的基础上,我国农业启动了以提高农产品质量、调整农业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为重点的结构变革。经验表明,推进农业标准化,科学进行产业布局,合理使用农业资源,可以有效节约和保护耕地、水资源、能源,控制面源污染,加快科技普及,推动科技创新,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农业标准化,作为节约农业资源和保护农业环境的重要手段,将会促进我国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改善农产品对外贸易,提高对外贸易质量和效益,必须加强农业标准化。农业标准既是促进农产品出口的技术手段,又是防止国外不安全农产品进入我国市场的有效技术防线。一些发达国家一方面利用其技术优势广泛设置贸易壁垒,阻挡我国优势农产品的出口;另一方面利用我国农业标准化水平相对较低的现状,向我国大量出口农产品。因此,在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把握国际贸易规则,充分运用标准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促进和调节作用,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农业的现代化建设为推进农业标准化带来历史机遇

  现代农业建设推动发展理念创新,必将筑牢农业标准化的思想基础。现代农业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领域的具体体现。农业标准化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理念和管理方法,农业标准所应用的领域、主体和阶段不同,所要达到的目的也不同。推进农业标准化,就是要以农业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简化、统一、协调、优选原理,把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转化为标准,在农业生产和管理中加以实施应用,实现农业生产从农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的全过程控制,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提高农业产业的素质和水平,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在我国,随着现代农业建设,农业标准化的思想理念,将被越来越多的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接受。

  现代农业建设催生组织形式创新,必将壮大农业标准化的组织载体。农业标准化的特点决定了农业生产经营规模越大、组织化程度越强、产业化水平越高,农业标准化越易于实施。在我国小农大国的基本国情下,推进农业标准化,需要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而农业组织化程度,主要取决于农户与农业产业化组织间能否形成稳定的利益关系。共同的经济利益是成员间生产关系的基础,有效的约束机制则是生产关系得以稳定的保障。在现代农业建设中,推进农业标准化,就是要切实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生产联结与市场带动作用,扩大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规模,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为农业标准化的全面实施,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夯实基础。

  现代农业建设强调科技创新应用,必将改善农业标准化的技术条件。农业标准化,上接农业部门的日常监督管理,下联生产者的日常生产活动,具有科技推广和科学管理的双重性,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承担着从良种、植保、土肥、农机、水产到畜禽防疫等领域广泛的服务职能。推进农业标准化,就是要依靠这一力量,把推广标准化技术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内容,从单个技术的推广实施向标准技术的集成配套转变,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标准化水平。

  现代农业建设着眼于提升综合效益,必将拓展农业标准化的发展空间。现代农业讲求综合效益,是数量与质量、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目前,我国农产品在内在品质、分等分级、加工性能、包装保鲜等方面的不规范,不仅阻碍了农产品质量的提升,难以在市场上实现优质优价,而且由于加工原料的不统一,使得加工品品质难以保证,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纵深发展。推进农业标准化,就要制定和实施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标准,保证相同等级商品的质量一致性和不同等级商品的价格可比性,实行农产品分级分类销售和优质优价,使企业得到效益,农民得到实惠。因此,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使我国农业标准化具有了广泛的发展空间。

  三、在现代农业建设实践中推进农业标准化

  健全和完善标准体系。农业标准化,制定标准是前提。要继续实施农业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专项计划,优先制定满足行政执法、保障消费安全、促进公平贸易和发展优势农产品所需要的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引导各地农业部门重点制定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相配套的生产技术规程、名特优新产品地方标准。同时,还要实施农业标准国际化战略,持续跟踪、研究、制定和引进国际标准,积极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

  加快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农业标准化,实施是重点。要坚持农业标准制定与实施相衔接、产前产中产后相呼应、示范与带动相配套的农业标准化全程实施体系,建立政府推动、市场拉动、企业带动、农民主动的农业标准化实施运行机制。同时,按照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建设规划,发挥示范县(农场)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标准化覆盖率,推动建立基地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和流通品牌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加强农业标准实施的监督管理。农业标准化,监督是保障。要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契机,在现有农产品质检体系的基础上,突出与食用农产品和大宗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相关的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推动农产品生产大县和出口大县的质量检验检测工作,重点加强县级质检站、批发市场速测点的建设力度。同时,深化监测工作,延伸监测区域,扩大监测范围,探索对农业标准化实施监管的有效途径。

  积极推进农产品认证和名牌认定。农业标准化,效益是动力。要按照“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认证。继续开展饲料、农机、种子等农业投入品认证,推进农药GLP认证、兽药GMP认证、种植养殖GAP认证、加工领域HACCP认证。继续推介中国名牌农产品,培育、扶持一批有较强开发加工能力及市场拓展能力的骨干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农业标准化,人才是基础。要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百千万人才工程”,重点培养百余名熟悉国际规则、具有专业背景、能够有效参与国际组织标准化活动的高级人才,培养千余名农业标准化管理骨干,培养十万余名具备农业标准化知识的技术推广人员。健全农业标准化宣传培训体系,普及标准化知识,增强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和消费者的标准化意识。发挥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吸引、凝聚、影响农户的作用,在项目建设中全面贯彻和实施农业标准化。
作者:牛盾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07年05月08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