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召开的上海市政府质量工作会议,开出了2013年质量工作大单。全年质量工作将紧紧围绕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要求,紧贴安全、健康、环保和反欺诈等民生热点,加快质量法规的研究制定,大力实施质量教育工程,推行服务业质量标准化,探索开展缺陷产品召回社区服务等试点工作,强化医疗质量管理,提升人居质量水平,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完善质量信用体系建设,为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技术保障。
从2012年开始,上海质量工作的重点就已有意识地向改善民生基础支撑倾斜,率先发布了全国首部电梯部件报废地方标准,全面实行电梯维保质量监督检查评价和特种设备安全质量失信“黑名单”制度,全国首部商品包装减量地方性法规《上海市商品包装物减量若干规定》发布,限制商品过度包装从此有法可依。但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质量安全突发事件,也给上海这座特大型城市确保质量安全带来难题。目前,上海特种设备总数已超过40万台(套),其中电梯数量超过14万台,且每年递增约10%。企业和社会的诚信体系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影响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还时有发生,等等,这些问题,都直接关系到上海城市安全的健康发展。
2013年,在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上海质量工作在立法的基础上,注重进一步用好标准化这个工作手段,通过加快健全完善标准体系,运用强制性标准来规范、调控相关生产、经营和管理行为,进一步优化城市公共管理。
2013年,上海市政府颁布实施的《上海市质量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质量对于保障民生、促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及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全市着力完善质量标杆培育机制,探索设立“上海市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启动全市新一轮质量强区工作,开展新一轮“两千一百”工程,优化自主品牌培育机制。大力实施质量教育工程,按照《上海市质量教育3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的部署,加强青少年质量素质教育、职工质量能力教育、市民质量意识教育和质量专业教育。强化中小企业培育机制,通过质量信用体系建设、质量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职工质量技能教育等方式,提升对该市中小企业的质量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根据计划安排,今年上海市质量工作特别注重促进人居质量的逐步提升,探索开展缺陷产品召回社区服务试点,加强固体废物、社会噪声、环境应急、土壤和重金属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立法和地方标准制定工作。聚焦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强化医疗质量管理,突出内涵建设,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将标准化示范试点由“一、二、三产”向“节能环保、高新技术、重大工程、社会管理”全方位辐射拓展。在全市继续培育和创建一批诚信计量示范社(街)区,完善质检机构分类分级监管制度,以直接涉及人体健康安全的消费品为重点,进一步扩大风险监测产品范围和批次,建立和形成风险监控与质量监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相衔接的机制。
对问题产品和安全隐患实行“零容忍”,强化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要求企业认识到质量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利润之源、品牌之魂。企业要建立健全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出厂检验到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全面落实质量安全岗位责任制和质量“三包”责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严格实施企业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及应急处理制度,对不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决不姑息迁就。政府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档案和失信企业“黑名单”等制度,加快质量法规的研究制定,加强质量队伍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