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标准化院起草制定的《商品条码 畜肉追溯编码与条码表示》(标准代号为DB15/T 532-2012),《牲畜射频识别产品电子代码结构》(标准代号为DB15/T 533-2012)两个地方标准自2013年2月10日起开始实施。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维系人类生存、发育及成长最重要的物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内蒙古地区地处我国北部边疆,有着丰富的草场资源和众多蓄肉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近年来,内蒙古地区蓄肉行业经济总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基本上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但由于现代养殖业大量使用兽药等化学品,滥用添加剂;加上环境卫生恶化,蓄肉生产链条复杂导致安全管理难度加大,以及社会诚信缺失等因素,致使蓄肉安全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一个全球性问题。
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食品质量安全追溯,是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规范政府管理,依法履行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能的重要支撑;是营造全社会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我区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
《牲畜射频识别产品电子代码结构》《商品条码 畜肉追溯编码与条码表示》两项地方标准运用信息技术,为牲畜个体提供了统一规范的EPC编码规则,同时对蓄肉制定统一规范的追溯码唯一编码,并将各类信息进行归集、查询、分析、评估、跟踪、预警,实现蓄肉从生产基地经加工企业、物流配送到零售终端的全程跟踪溯源,从而及时对问题产品进行预警,锁定问题产品的流通范围,实现产品召回,进而防止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或防止问题的进一步扩大。
标准的制定对保障该区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加快推动物联网在内蒙古地区各行业领域大规模应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推进食品产业振兴和发展、规范食品安全监督与管理,开辟了探索、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