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行业多、规模有扩大趋势、手段不断翻新、部分行业存在“潜规则”、执法环境有待改善。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负责人表示,虽然这两年执法打假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打击措施不断强化,但制售假冒伪劣仍然存在着五大突出问题。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假冒伪劣问题涉及多个行业,部分违法行为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和安全。例如吉林四平质监、公安部门联合查办的“甲醛啤酒案”,不法分子在啤酒中加入甲醛和工业盐酸;浙江杭州质监、公安部门联合查办的“问题火腿案”,在现场查获敌敌畏、亚硝酸钠、过氧化氢等多种非食用和有毒有害物质。
与此同时,造假规模有扩大趋势,部分违法活动呈团伙化。例如甘肃兰州质监、公安部门联合查办的“黑心棉”案中,根据一个窝点取得的线索,共追查破获8个省份37个窝点的46起违法案件,累计涉案金额840余万元。
造假手段不断翻新,增大执法取证难度。例如质检部门查获一批假冒进口葡萄酒案件,造假分子进口少量红酒取得相关通关单证,以应付执法检查,然后大量生产假冒国外品牌的葡萄酒。此类案件的查处需要跨国取证,给执法部门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难度。
同时,部分行业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潜规则”,带来质量安全隐患。例如白酒产品伪造产地,虚标年份,以勾兑酒冒充酿造酒,以小酒厂产品为基酒,通过调配口味摇身一变即成为名优白酒;建材行业部分生产经销单位与建筑施工单位串通生产和使用劣质建材等等。
此外,执法打假的工作环境仍然有待改善,地方保护干扰执法在个别地方仍较严重。个别地方有党员干部从事制假活动。例如河北文安质监部门查处的假冒化妆品案件中,制假者为当地村党支部书记,筑高墙、养恶犬、设电子探头监控,暴力抗拒执法打假,制假规模巨大。有的地方通过会议或口头打招呼等形式规定“企业宁静日”,每月有15至25天不等,禁止质监等执法部门到企业进行检查。有的地方限制执法打假案件信息公开。
这位负责人表示,针对这些问题,国家质检总局将进一步开展“双打”和“质检利剑”行动,深入推进质检部门行政执法与公安机关刑事司法衔接,把严查彻办大案要案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切实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对案件查办不力、区域性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地方保护突出的地方,将采取重点督办、向省级人民政府发出稽查建议书等方式督促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