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广东深圳检验检疫局:栽下梧桐树 引得凤凰来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近年来,广东深圳检验检疫局以人才强检、科技兴检为目标,积极探索人才体制机制工作创新,在发现人才、凝聚人才、造就人才、用好人才上不断取得新进步。

  招贤之路“宽”起来

  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事业发展的重要之举。深圳检验检疫局注重将引进人才与培养造就人才相结合,培养高端人才与科研人才梯队相结合,构筑“创新人才工程”,从实验室软硬件建设、科技科研工作和人才安居生活等多方面,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一大批学有所成的归国博士、知名专家慕名而来,投身深圳检验检疫事业,大批优秀的博士、硕士充实到科研一线,成为加快检验检疫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检的一支重要力量。

  数字看发展。“十一五”期间深圳检验检疫局拥有的博士数量翻了一番,硕士数量增加了5倍。

  ——高层次人才增长迅速。深圳检验检疫局现有正高职称29名,副高职称127名,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在职人员5名,享受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4名。经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认定的国家级领军人才3名,地方级领军人才17名。1人成功入选深圳市“双百计划”人才工程首批专家名单。

  ——人才结构趋于合理。老中青梯次配备,加快中青年人才培养。目前,全局50岁以下的2000余人,占85%;40岁以下的占46%。

  ——专业门类更加齐全。200多种专业,覆盖了农林畜牧、工程机械、医疗卫生、经济管理等多个领域,人才队伍快速发展。

  人才制度“活”起来

  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人才工作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深圳检验检疫局以人为本,搭建平台,以事业凝聚人,以发展吸引人,以任务培养人,以荣誉鼓舞人,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在工作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2004年,正式启动优秀中青年专家的选拔计划。迄今选拔了四届中青年专家共51人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科技领军人才。

  2006年,率先在系统启动了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改革。在评聘分开的目标框架下,通过按需设岗、分类管理、量化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改革推动了专业技术人员的良性竞争,形成了较为突出的制度优势和管理优势。

  2008年,深圳检验检疫局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将高层次专业人才政策覆盖到检验检疫系统。一系列人才安居补贴、学术研修津贴、子女入学优惠政策鼓舞着各类人才为检验检疫事业贡献才智。

  2011年,“一五十百人才工程”、“首席专家”、“两高一新计划”正式写入深圳检验检疫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高了人才强局的战略地位。

  强检支柱“立”起来

  随着检验检疫技术的不断革新,质检工作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检验检疫人才建设的战略重点。

  “要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作为我们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2006年,深圳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式挂牌成立时,该局局长刘胜利寄予厚望。

  6年来,该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成为检验检疫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重要平台。建站之初,一无资源,二无经验,深圳检验检疫人发扬敢闯敢试的特区精神,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建立了一套立足于检学研结合、着力解决关键技术难题、推动检验检测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的博士后管理体系。

  近年来,深圳检验检疫局累计培养了6位博士后,多次获得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资助,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制定国家或行业标准5项。博士后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检验检疫重大技术攻关,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ID原型系统ISmart 716和ISmart 1015。该系统以食品溯源和移动执法为应用对象,在检验检疫系统正式推广应用,取得经济效益超过320万元,显著提高了检验检疫执法效率。

  群贤铸伟业,扬帆再起航。深圳检验检疫局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局之路,更加重视识才、揽才、用才,为推进检验检疫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作者:隋双戈 高驰 陈孟南 来源:中国质检网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0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