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媒体对广西相关部门在部分速冻预包装面米食品的抽检中,包括龙凤等部分知名品牌在内的11种产品因被检出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原因而判不合格一事进行了报道。据最新消息,相关的两家知名企业在事发后已召回该批号所有产品,并将同批号产品送国家认可的部门重新进行检验,均未发现不合格品。与此同时,有关专家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希望公众冷静对待此类事件,因为相关产品并不会对消费者身体健康产生任何危害。另据悉,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已就此事件暴露出的标准滞后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修订意见。
上海水产大学食品学院院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冷冻与冷藏食品分会副秘书长王锡昌教授指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广泛分布于空气、土壤当中,人和动物是主要携带者,由金葡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实际上是由于金葡菌肠毒素所致。肠毒素的最适生长温度是37°C,温度越高,产毒时间越短。
然而金葡菌肠毒素在10°C以下是不可能产生的,因为金葡菌在10°C~21.1°C下,超过12小时才会产生毒素。速冻食品加工要求是在20°C以下,4小时之内必须用完所有原料,并立即送入-30℃以下的超低温急速冷冻设备中速冻,并需要保存在-18°C的环境中,因此是不会产生肠毒素的。
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冻肉中杀灭金葡菌的指南,未产生肠毒素的金葡菌在71°C,通过1分钟加热就可杀灭。所以对于生制的速冻食品,买回后按照包装上的说明进行保存和蒸煮,是不会有任何危害的。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冷冻与冷藏食品分会理事长、上海冷冻食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陆翔华教授也指出,媒体和消费者应相信科学,冷静对待食品安全问题,含有致病菌并不意味着就会致病。
陆翔华同时指出,本次事件依然显示出标准滞后的矛盾。
产品中含有金葡菌主要由于如下两种原因:第一种原因是由原料带入的,由于原料肉在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切割,依照经验这部分原因引起的带菌几率比较高。但由于在鲜(冻)畜肉、腌腊肉制品等原料肉的国家卫生标准中没有对微生物指标的要求,这就出现了原料标准低于成品标准的问题。并且在国际同类产品的标准中,均没有“不得检出致病菌”的要求,而是给产品一个合理的标准范围。这也包括日本、美国、欧洲等对食品标准要求更为严格的国家和地区。第二种原因是带伤口的人员进行手工操作所造成,但由于目前我国知名的速冻食品企业机械化程度均在逐步提升,很多大型企业已由过去的手工操作转为机械操作。同时,均有专门的检测人员对操作工人进行检查,带伤人员是禁止进入车间的。因此在知名企业,这是不会发生的。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等冷冻与冷藏食品分会也将于近日向卫生部等相关部门上报文件,建议加速修标进程在保证消费者安全食用的前提下,使行业得到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