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管理”这个词来源于日本,有“控制”和“经营”两层含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日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质量管理的痕迹如今已无处不在。
4月初,“第二届日本人汉语征文比赛”颁奖典礼在日本东京举行,36人获奖。该比赛由日本侨报社、日中交流研究所主办。
留日四年攻读品质管理专业,感到日本人质量意识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几件小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控制、经营还是监视?
初到日本,一走出机场就看到四处悬挂的广告牌上有很多日式的汉字,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后来偶尔看到一份留学生杂志,才知道诸如干部、委员会、秘书、共产主义、资产阶级、管理、临床等长期以来很多我们认为理所当然是“正宗”的中文词汇,原来都是来自日本的“外来语”。
例如,英文bourgeoisie这个词,最初中文译成“布尔乔亚”,日文译成“资产阶级”。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中文词汇逐渐从日本传来,并为国人所接受,比如现在我们就很少使用“布尔乔亚”这个词,而惯用“资产阶级”这个词。类似这种来自日文的词汇长期以来被我们所使用,因此国人往往以为这些都是“原汁原味”的中文词汇。
虽然日文中很多词汇与中文汉字相同或相似,但望文生义就会产生误解。比如日文“管理”这个词就有多种含义。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引入了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Control)的理论,这时“管理”一词是“控制”(Control) 的含义。后来上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发展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提出了全面质量经营(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的概念,但在国内很多质量管理的专业文章中,仍把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翻译为全面质量管理,但此处“管理”(Management)一词的含义和TQC中“管理”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实际上是“经营”的意思。再比如ISO9001∶2000标准中的“top Management”一词,中文翻译成“最高管理者”,日文的意思是最高经营者(用片假名表示)。
日文“管理”这个词除了上面“控制”和“经营”两个含义外,在2003年日本工业标准JIS Q9023《方针管理指南》的术语与定义中,将英文“monitoring item”翻译为“管理项目”,这时日文“管理”是“监视”的意思。所以日文“管理”一词尽管在写法上与中文相同,但含义上还是有所区别的。
有意思的是,由于知识爆炸出现的新词越来越多,很多英文词汇很难用汉字准确地表达它的真实含义,所以现在日文中越来越多地采用片假名来直接音译英文的词汇,比如英文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中文翻译为“质量管理体系”,过去日文翻译为“品质 マネジメント システム”,而现在日本人干脆用片假名クォリティ取代了“品质”这两个汉字了。
对待细节认真负责
大多数日本人对待工作的态度是认真负责、追求细节。记得一位学兄准备博士毕业论文,将论文初稿交给导师审阅。几天后收到教授退回的修改稿,连标点符号错误都一一被改正过来。学兄感叹道:日本人真是太认真了。
日本人追求细节,认真负责的态度不是个别人的行为,而是形成了一种普遍的文化。记得在研究生院(日本称为大学院)读书时,每次无论举办大小各类活动,日本同学都要事先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计划中关注从出发到结束的每一个细节,活动通知中的地点必定配有一张路线图,让参加者可以方便地找到。这样做虽然比较麻烦,但是绝少出现大的纰漏,确保了活动顺利完成。
日本人的这种态度与他们的思维方式有关。我们习惯思维方式是强调抓大放小,认为抓住了大的方面,小事自然而然就解决了。而日本人却认为做不好小事的人,更不可能做好大事。
炒菜也有标准
记得刚到日本时,中国留学生到处去找工作打工。一天碰到一位来自广西的女同学,她告诉我自己在一家叫做“王将”中华料理店找到了一份炒菜的工作。我吃惊地问她会不会炒,她说,咳,这活谁都能干。原来这家料理店已经将炒菜的工作流程进行了标准化,每种炒菜放多少克油、多少克酱油、多少克盐、先放什么菜、后放什么配料、几分几秒起锅都有严格的操作规程,这种炒菜实际上就是在生产一种工业产品,当然这菜的味道也实在不敢恭维。
这种标准化作业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也降低了对作业人员的能力要求,所生产出的产品(炒菜)在色、香、味等质量特性上也可以进行有效控制,不像中国的鱼香肉丝,四川和北京的不是一个味,不同的厨师炒出来的也不是一个味。虽然日本人采取标准化作业方式炒出来千人一味的菜,恐怕很难被国人接受,但他们将标准化作业的思想运用到各行各业的工作中,对我们还是有很大的启示的。
年度计划细到每一天
日本人在工作中强调计划性,每项工作基本上都要制定详细的计划,然后严格按照计划实施。记得在一家日本企业就职时,我注意到该企业的计划部门每年都要根据全年生产安排,在12月底编制出下年度全年的工作计划。这个计划细化到了全年365天中的每一天,哪一天是休息日,哪一天是工作日,都写的明明白白。由于每年中生产的繁忙季节不同,一、二季度工作较松,三、四季度较忙,一、二季度的休息日多于国定假日,三、四季度工作日可能会占用休息日,但总的工作日和休息日与国家规定相同。计划发布后就严格实行,很少会出现国内企业经常出现的临时加班、突击赶任务的情况。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立则废。日本人早在上世纪50年代接受了美国质量大师戴明的理论,做任何工作都要遵循PDCA原则,也就是要有策划、实施、检查、处置这四个阶段。日本企业这种事事都预先周密策划,然后严格按计划实施的做法,确实值得国内企业认真借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