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外疫病疫情形势日趋复杂多变,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以及口岸物流规模、速度的迅猛增长,都迫切需要检验检疫不断推进口岸综合能力建设,提升口岸把关与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江苏太仓检验检疫局认真落实国家质检总局工作部署,在江苏检验检疫局的指导下,从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把握三方面的内容入手,在加强口岸综合能力建设工作中开展了有益的实践。
加强口岸综合能力建设需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
口岸综合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除检验检疫以外,还涉及港口码头、海事、边防、海关等口岸单位,以及卫生、疾控、农林、环保等政府部门。因此,推动口岸综合能力建设,首先需要处理好独立执法和部门合作的关系。太仓检验检疫局在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的前提下,不断加强与各相关单位的沟通协作,共同推动口岸硬件设施及软件管理的完善,营造安全、高效、和谐的口岸执法和服务环境。在推动部门合作的同时,严格坚持检验检疫的主导地位,突出强调检验检疫执法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在硬件设施和管理机制上,确保检验检疫执法行为的有效实施、不受干扰。
其次需要处理好严格把关和便捷高效的关系。加强口岸综合能力建设,根本目标是提高口岸检验检疫行政执法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必须注意处理好把关与服务的关系。“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现代物流特点,迫切要求口岸检验检疫不但要做到严格把关,有效防范疫情疫病和不合格;同时还要做到快速验放,真正实现便捷高效、节约成本。从国家的总体利益而言,两者不可偏废,缺一不可。
第三需要处理好检验监管和疫情防控的关系。太仓检验检疫局在业务实践中一方面通过检验监管,有效控制不合格产品的进出口,保护国内企业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通过疫情防控,坚决杜绝疫情疫病传入传出,确保公共卫生和农林生态安全。因此,在推进口岸综合能力建设中,太仓检验检疫局既注意加强检验监管设施和工作机制的建设和完善;也注意推动疫情防控硬件手段和软件环境的配置和到位,两者相辅相成,同步发展。
加强口岸综合能力建设应该把握住三方面的内容
2012年以来,太仓检验检疫局紧密围绕太仓港跨越式发展需求,主动作为,大胆实践,加速推进以“六大功能载体、五项业务支撑、四项工作机制”为主要内容“654”口岸综合能力建设工程,把三方面的工作做细做实。
一是全面推进口岸检验检疫设施建设。必要的口岸检验检疫设施是检验检疫依法行政的基础。因此太仓检验检疫局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总体部署,积极推进口岸查验和电子闸口“两个平台”建设;结合口岸的实际特点,因势利导地推动相应的专业查验、除害处理、后续监管等配套设施建设;同时,要积极介入地方电子口岸建设,推动建立一体化的物流数据电子信息申报和交换平台,以技术化、信息化的手段来提升口岸检验检疫工作的效率。
依托已建成的口岸“六大功能载体”,太仓港已先后取得进口美国带皮木材、加拿大带皮木材、进口水果、肉类等多项指定口岸资质,保障和促进了集装箱业务及木材、铁矿石、废纸等传统大宗资源性产品连年快速增长。其中今年3月建成并投入运作的集中查验中心在全国系统处于领先地位。该查验中心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整合配置了门式放射性检测仪、FS6000 X光查验系统、自动喷淋消毒装置、电子秤等先进的专用检验检疫设施,具有完善的检验检疫查验功能和合理高效的运作流程。
二是着力强化检验检疫技术检测平台建设。有效的检验检疫技术检测平台是检验检疫依法行政的支撑。因此,太仓检验检疫局不断加快推进相关的检验检疫实验室建设,积极申请相关的资质认可,拓展检测功能,优化检测手段,提升检测水平,“五项业务支撑”技术保障到位,切实做到相关业务“检得出、检得快、检得准”。
2012年以来,太仓口岸截获动植检有害生物种次数同比增长161.6%,全国首次截获的有害生物达到12种,均创历年最好成绩,有效地保障了口岸的公共安全,在进境产品中的不合格检出率及金额也高居全省系统前列。
三是不断完善检验检疫工作机制建设。完善的检验检疫工作机制是检验检疫依法行政的保障。因此,太仓检验检疫局不断加强一线检验检疫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熟悉检验检疫操作规范,具备必要的上岗资质;着力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工作流程,严格规范相应的检验检疫执法行为;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共同构筑口岸联防联控网络,有效实现检验检疫执法行为的全面覆盖。
口岸综合能力的快速提升,有效地助推了太仓港的跨越式发展。不断完善的检验检疫工作机制切实提升了港口作业效率,缓解了口岸检验检疫业务量不断增加带来的难题,营造了优良的口岸环境。目前,太仓港已建成各类泊位52个,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大宗资源型产品集散港和长江沿线最大的集装箱中转港。
口岸综合能力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口岸检验检疫部门仍需不断加强探索和实践,努力推动完善相关的软硬件条件,实现口岸把关与服务水平的持续提升,为营造良好的口岸发展环境、促进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健康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