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邀请了经济、法律、社会、电信等各界专家,就推动电信资费改革的问题召开座谈会。
信息产业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培芳认为,现在五花八门的手机套餐是一些电信企业借用工商业的市场竞争策略和经营技巧设置的,其中存在误导或陷阱。就像一些服装市场,天天打折、返券销售,结果肯定是经营者利益最大化,把所有“电信消费者剩余”据为己有。
全国政协委员方廷钰说,有的套餐接听不收费的广告,需要用放大镜看,如“20块钱一个月本地接听免费”,接听免费,还交20块钱,这是明显的忽悠消费者。
首都信息股份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陆晓晗认为,消费者不是精算师、数学家。过去由于体制上的问题,电信推出的套餐,给老百姓带来实惠,也为电信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现在,电信运营商在套餐上花费的钱和心思,研究的不少的营销策略实际上是增加了电信运营成本。
北京市汇佳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邱宝昌说,做套餐的时候,不知电信企业是否考虑过,怎么样合理的让消费者知道这个套餐快用完,在消费者快用完的一个合理的限度内给消费者以有效的提示。由于没有这个提示,所以很多人不敢多打。也有的消费者认为通话还在套餐范围内,结果发生了很高的通话费用。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介绍,漫游费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移动通信发展初期的历史背景下制定的,由于当时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西部的电信成本远远高于东部,为了保护西部地区的市场,设置了漫游费。现在10多年了,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是我们现在的通讯网络已经是世界第一大网了,西部市场在低资费情况下普遍盈利,现在的漫游费设置实质上不再是实现保护西部市场的初衷,而是保护了东部的高额利润,成为东部地区性关税保护。二是企业提供漫游服务的成本很低,成本说是零,有点儿冤枉,说是无穷小逼近零,绝对不冤枉。因此,趋近于零的成本完全可以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