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质量发展纲要》和市民的质量需要,对照“示范城市”的各项要求,厦门明确了下一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到2015年,全面落实完成既定的82项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质量目标,大幅提升以质量为核心要素的区域发展竞争力,更加凸显两岸质量交流合作前沿平台功能,质量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市民,促进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发展。围绕目标和任务,重点抓好“五个着力”。
一是着力创新工作机制,加快形成质量发展合力。注重综合施治,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发挥市场和企业的能动作用,健全“政府监管、市场调节、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大质量工作格局,加强质量监管,促进质量发展。
二是着力强化主体作用,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实施首席质量官、质量工程师制度,完善关键岗位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推动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发挥促进质量发展主体作用,践行质量承诺,履行社会责任。
三是着力推动质量创新,迅速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深入实施标准化、品牌带动、知识产权战略,加强质量技术共管和创新,培育形成以技术、标准、品牌、服务为核心的质量新优势。
四是着力加强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全民质量素质。加强质量知识普及教育、职业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措施,广泛开展质量培训,重点提高企业负责人质量法律意识、管理水平和员工质量技能,依靠全社会质量素质增强促进质量发展。
五是着力营造良好氛围,持续提升城市质量形象。加强质量文化建设,推动城市质量精神转化为社会、企业及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加强舆论宣传、整顿规范和投诉维权,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更是厦门赖以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基础;也是厦门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选择,是顺民心、惠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走前列、作示范的内在要求。厦门昨天的成就靠的是质量,厦门今天的繁荣讲的是质量,厦门明天的辉煌更离不开质量。厦门将持续贯彻城市质量精神,在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过程中,落实好领导责任、监管责任、属地责任和企业责任,提高全社会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技能,持之以恒地推动质量文化建设,举全市之力,以实实在在的内容和扎扎实实的成果,使厦门早日步入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之列。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通过质量强市战略,厦门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质量竞争力创新高
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2007年,厦门作为全国13个试点省(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开展质量竞争力指数测评地方试点工作。厦门市质监局联合厦门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厦门调查队开始逐年对厦门市制造业的质量竞争优势、改进空间和发展趋势进行定量评价与比较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
经过5年的测评,厦门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测评工作逐步实现经常化和制度化,成为确定区域或行业质量投入规模和方向的决策依据,成为厦门市评价和监控质量绩效的重要工具,受到国家质检总局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
在近期公布的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最新数值中,厦门市质量竞争力指数再创新高,达到87.32,同比提高1.35。
环境模范城市
1997年,厦门市就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近年来,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厦门市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指标要求,着力推动全市环保工作的持续改进和巩固提高。全社会人人参与环保、人人关注环保的氛围基本形成;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扎扎实实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万元GDP能耗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2,主要污染物减排、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优美的环境让厦门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双拥模范城市”八连冠、“中国人居环境奖”、首批“全国创业先进城市”、“中国科学发展典范城市”第一名、“十佳服务型政府”首位以及首批“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诸多荣誉。
2011年度厦门全国游客满意度指数为83.52,在全国排名第3位,成为国内最佳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