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内完成创建工作迎接验收,袁宝成说“对于一座城市来讲,质量就是品牌、就是信誉、就是形象、就是营商环境”
东莞成功获准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市”,成为全省继广州、深圳之后获得创建资格的城市。昨日举行的2012年东莞市质量强市工作暨创建全国示范城市动员会议透露了这一消息。
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在部署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市工作时说,各级各部门要强化责任,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注重创建实效,全面提升全市产品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
省质监局局长任小铁,市领导郭水、张科出席会议。
全国首批25家创建城市东莞占一
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首次提出 “建设质量强国”的目标任务,国家质检总局启动“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随后,我市出台《关于开展质量强市活动的意见》,全力推进质量强市各项工作。
9月25日,我市成功获准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成为广东省唯一获得该创建资格的地级市,全国首批25家创建城市之一。该项工作要求在3个月内完成创建工作方案,两年内做好创建工作并迎接验收。
袁宝成说,拿到创建资格只是一个开始,只是开了一个好头。对于一座城市来讲,质量就是品牌、就是信誉、就是形象、就是营商环境,不论是对企业还是城市来讲,“质量强市”都是一块金字招牌,都会受益匪浅。没有质量,就没有保障,不论是“东莞制造”还是“东莞创造”都无从谈起。各级各部门要围绕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这个抓手,抓好质量促转型,不断提高东莞的产业核心竞争力。
质量强市工作要突出企业主体作用
昨天的会议除了市质量强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和各镇街负责同志外,一些行业协会及企业代表也获邀参加。
袁宝成道出了其中的深意。他说,质量强市工作要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不论是产品质量、生产质量和服务质量都需要企业担当主体。创建质量强市根在企业,政府则要大力帮助和引导企业,积极推动企业经营者参与创建工作,让企业感受到创建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感,唯此才能实现创建的目标。
袁宝成说,创建工作要注重实效。要通过质量强市创建工作,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让市民、企业切身感受到创建的成果,而不是为了拿牌而拿牌,是为了巩固和提升东莞质量、东莞制造新地位、新影响。
省质监局将全力支持东莞创建
会上,任小铁说,国家质检总局选择首批25个“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城市,东莞位列其中,意义重大。
他期望,东莞以创建“全市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为新动力,在创新质量管理体制、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夯实质量基础、提升企业质量水平、保障质量安全等五个方面先行先试,擦亮东莞质量的金字招牌,促进质量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面。
任小铁还说,作为实施质量强省战略的牵头单位,省质监局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东莞市质量强市工作,全力支持东莞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下月“出炉”全市创建工作方案
会上,副市长张科总结了我市前一阶段质量强市工作。
接下来如何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从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快检测平台建设、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等五个方面着手,全力打好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攻坚战。
围绕创建工作,张科提出全市各相关部门要尽快研究并制定创建工作方案,质量强市领导小组将在下个月汇集各部门的方案,形成全市创建工作方案报送国家质检总局。
焦点1
标准
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制定
会议透露,接下来,我市将突出加强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努力使东莞标准化工作走在全国前列。鼓励我市企业、检测机构等主动参与国际、国家和省的标准制定,争取更多的国家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落户东莞。
我市鼓励推广应用国际先进标准,监督国家、行业、地方强制性标准的严格实施。大力实施联盟标准,促进我市产业集群优化升级、影响扩大。
焦点2
主体
推广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
会议提出,要落实企业质量首负责任制,推广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推行全员、全过程质量管理模式,建立全环节质量责任追究链条。
鼓励企业加快质量技术创新,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产品和服务。支持企业创建更多名牌名标,引导企业加强品牌文化建设,实施国际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
焦点3
平台
建设一批公共检测服务平台
我市布局建设一批公共检测服务平台。要充分发挥检测平台作用,引导检测机构加快产业急需的检测项目建设,促进检测平台向中小企业开放,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技术攻关、产品测试等服务,不断提高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焦点4
监管
严惩质量违法行为
食品安全是质量强市创建工作的重要议题。我市将加大对食品、药品、工业产品等的监督抽查力度,严惩质量违法行为,减少质量安全隐患,营造良好市场秩序。
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狠抓大型公共建筑、公共交通工程、住宅工程等质量安全管理,严格实施工程项目法人质量责任终身制,完善工程招投标和质量诚信联动机制。要加强环境质量监管,强化污染源头控制,积极应用绿色环保技术,建成一批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
焦点5
机制
实行信用联奖联惩
建立质量诚信制度,实施企业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加快建设公共联合征信系统,实行信用联奖联惩,引导企业关注、重视和提高质量诚信。要加强质量工作考核,对各级各部门创建工作进行考核,定期向社会公布结果,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奖惩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