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创新监管助力入境再利用产业腾飞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通货膨胀、劳动力与生产资料成本上涨等多重挑战,传统的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逐渐不能适应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的发展必将从低效而粗放的方式转变为高效而集约的方式,走上贯彻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节约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其中,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完善再制造旧件回收体系,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再制造产业化”已经成为未来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2008年,我国颁布的《循环经济促进法》中指出:再利用是指将废旧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

  上海地区的再利用产业目前包括了维修产业和再制造产业。以再制造为例,其产业技术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表面工程技术,主要对零件的损伤表面进行加工,恢复材料表面性能,即所谓“加法”;第二类是机械加工技术,主要对旧品零件几何尺寸进行修正,即所谓“减法”;第三类是通过更换零部件中损坏的组件重新进行装配,即所谓“更替法”。通过再制造,使得原本只能报废的设备或其零部件重新恢复尺寸、形状和性能,再制造与制造新品相比,可节能60%、节材70%、节约成本50%,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再制造也优于普通的回收再循环,因为再循环是利用回炉冶炼等加工方式,以得到低品位的原材料,而且回炉时消耗较多的能源,对环境有较大影响。可以说,再制造是循环经济“再利用”的高级形态,对于促进节能减排,实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具有重大意义。

  再利用产业在欧美的发展已经有半个多世纪,再利用的领域涉及面已经非常广,再利用产品的范围已涵盖了汽车零部件、机床、工程机械、铁路设备、医疗设备以及部分电子类产品等。

  随着技术的成熟,再制造也成为了美国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据波士顿大学的统计,美国有73000个企业从事再制造,从业人员达到了48万人,再制造业的年销售额达到了530亿美元,其中360亿美元再制造零部件占据了美国汽车维修零部件市场的70%~90%。比照美国钢铁工业,其全年销售额约为510亿美元,直接从业人员仅为24.1万人。美国还制定了再制造中长期规划:到2010年,保证10%再制造产品性能达到或超过原产品;到2020年,再制造业基本实现零浪费。

  欧洲主要工业化国家的大企业也都相继开展了再制造,尤其是汽车行业,如大众、宝马、梅赛德斯等企业早已建立汽车拆卸试验中心,据悉,2005年85%的废旧汽车零部件已经可以得到回收利用,到2015年这一比率还将提高到95%。2002年2月,欧盟委员会也通过了一项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新规定,未来所有欧盟的汽车用户将享受免费旧车回收,这样保障了汽车再制造企业的顺利运营,预计到2015年,废旧汽车的可再生利用率将达到95%。

  目前,由于我国对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安全、卫生、健康、环境保护可能产生严重危害的旧机电产品实施禁止进口政策,如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2008年发布的《机电产品进口管理办法》(2008年第7号令)中规定了《禁止进口旧机电产品目录》,再制造及维修产业企业的旧件来源受到限制,入境再利用产品仅限于原产地为中国产品,使得我国再利用产业的体量无法做大、再利用产业技术也很难与国际再利用技术同步革新。

  在此背景下,检验检疫部门作为负责进口旧机电产品和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检验监管的主体部门,对入境再利用产业发展所需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作用,在其整个产业发展进程中就显得尤其重要。一是要明确再利用产业用途废旧物品的概念、定义及相关标准,以区别于以往传统概念中的“洋垃圾”;二是要填补当前对再利用产业监管工作的空白,量身定制相应的检验监管模式;三是必须与国家和地方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政策合力,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原则,区域化地开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环境污染的入境再利用产业监管制度建设;四是应做好进出境再制造技术产品检验检疫检测技术和监管模式研究工作。

  200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支持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拉开了我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支持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的序幕,迎来了再利用产业发展的春天。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上海检验检疫局在兼顾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扶持新型产业发展的大前提下,逐步摸索出了“数字化、多维化、视频化、互动化”的多管齐下的检验监管方式。自2008年试点以来,上海地区的入境再制造旧工程机械零部件比生产新产品累计节电约56万千瓦时,节水4.7万立方米,约合5255吨标准煤,减少温室气体碳排放超过2082吨,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起到了重大的作用。试点工作为再利用产业的配套管理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积累了可借鉴的经验。

  2012年9月11日,上海检验检疫局在国家质检总局的支持与领导下,按照上海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发展战略,联合上海地区11家市委办局和中央驻沪单位正式在上海综合保税区、临港产业区创立建设了“全国入境再利用产业检验检疫示范区”,其中上海临港产业区以入境再制造为重点,上海综合保税区以入境维修检测为重点,确保上海地区再利用产业集聚化、高端化、规模化发展,为中国再利用产业的腾飞助力,为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添砖加瓦。

上海检验检疫局副局长 董 超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5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