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质量发展论坛(一)
中国工程院、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刘源张
2012年2月实施的《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了建设质量强国的目标、方针、政策和措施,实在是振奋了全国人民的心意,鼓舞了广大质量工作者的士气。建设质量强国本来已是举国上下中国人的期待,现在终于有了政府的决心。我也感到兴奋,觉得有些话要说一说。
首先,质量强国是个什么样?我的理解,强国是要有一批能够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国际一流名牌产品的企业和人才。这样的产品,在国内外的市场上销售,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愿意买,才是名牌产品。因此,中国要成为质量强国,着眼点在企业。企业要有这个认识,有这个雄心。政府要有具体的政策,行业协会要有具体的活动,共同去做好这件事。
其次,建设质量强国很有必要。从国内说,生产上现在是转型升级紧要关头、消费上现在是拉动内需的迫切时机、发展上现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这些不同的事项有着共同的要求:质量。这些质量又有着共同的主体:企业。企业有盈利的需求,这是当然的。但企业更有对社会和人民必须承担的责任。第一条就是保证产品的质量。从国际上说,市场面临着竞争日益激烈和紧缩的局面。要保持一定的竞争力,就必须从“大路货”习惯转变成以质取胜的方针。
再次,我们有能力建设质量强国。1996年《质量振兴纲要(1996-2010)》实施以来的质量成果表明,我们有能力建设质量强国。而且,30年来我们国家积累的财力足以支撑我们在质量上做更大的尝试。我相信,只要全社会、全体企业重诚信、讲认真,建设质量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