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广东佛山检验检疫局采用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的方式使实验室在场地、人员、设备、检测范围和检测业务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增长,实验室有效履行了检验检疫技术保障职能、促进了佛山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同时实验室注重发挥技术优势,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使得实验室的检测实力和技术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与此同时,面临的风险也在逐步增加。
风险分析成为重要课题
目前,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对实验室的检测技术和管理要求越来越高,佛山局以开展风险排查整治工作为契机,认真分析了目前实验室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风险点:一是为满足服务外贸、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扩大业务的需要,要求实验室开发更多新的检测项目;二是客户对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时效和服务等要求越来越高;三是实验室管理体系已运行较长时间,新进人员对体系的理解不深,真正掌握管理体系的人员比例偏低;四是实验室规模迅速扩张,增加了大批大型仪器,人员轮岗和聘用人员的流动导致了熟练掌握检测技术的人员稀缺;五是部门和人员的增加,内部的沟通和协调的难度增大;六是随着业务的扩大,不同类型的委托对象和委托项目越来越多。
将实验室检测风险分级对象分为部门风险和各业务环节风险。部门风险主要是部门能否履行职责的风险,如综合部主要负责中心物资采购、聘用人员管理和外部文件的管理等,因此是否采购符合标准要求的检测物资、是否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等均属于综合部的风险来源;业务部负责业务开拓,如果业务部超出检测能力范围开拓业务,也会带来风险。各业务环节的风险,主要分为业务受理、样品传递和检验任务传达、样品测试、报告管理等环节风险。如业务受理风险来源至少包括:客户性质(如是行政单位、企业或普通消费者)、客户委托动机、委托样品状况等。
找到风险源评估风险项
为确定实验室检测风险的来源及识别风险项目,佛山局技术中心采取了如下办法:一是对2007年以来的内部审核、外部审核、客户反馈和投诉、管理评审等提出的所有问题和制定的预防措施及纠正措施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总结,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将这些原因作为检测风险的来源,将存在的问题作为风险项;二是通过分析一些国内外实验室发生的检测事故和典型案例,确定检测环节的风险来源及风险项;三是通过技术中心各部门和各实验室职责来确定检测风险来源及风险项;四是通过分析实验室资质认定规定和ISO/IEC17025管理体系的因素来确定检测风险来源及风险项。
针对实验室检测风险的评估,定性分析方法较为简便可行,可快速找出面临的风险,以及实验室能力水平与检测质量之间的差距。但对检测业务进行定性分析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因此需要分析者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为风险管理要素的大小或高低程度定性分级。具体做法是成立质量风险管理小组,对实验室各部门及各流程环节逐一分析,列出具体的风险源和风险项,对风险项目的危害性进行评估,按高、较高、一般、低四个等级进行评估分级。
及时发现和消除风险隐患
为保证风险管理的真正落实,佛山局制定了《技术中心检测风险控制程序》,对实验室检测风险的来源、风险项目的识别、评估和预防均作相关规定,尤其是对每个存在的风险隐患均要求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或建立相关制度,同时将风险预防措施有效性纳入管理评审,及时发现和消除风险隐患。
结合质量管理内部审核、外部评审和客户反馈,以及人员、设备、方法、环境条件、业务形式、质量管理体系等要素的变化,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风险管理培训和考核,尤其是对业务受理等关键部门岗位开展风险分析、风险控制、危机应对理论和方法以及岗位责任的培训,不断提高实验室全体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和防范能力。
加强业务受理环节的合同评审工作,对委托业务确定其风险管理等级,对于风险等级高的委托业务,加强其合同评审的针对性,引起对后面环节的重视。如对拟受理的业务类型,实验室要识别所要承担的责任,分析可能诱发风险的因素及不同风险的损失和危害程度,评估本实验室的风险承受能力,并及时应用于指导合同评审,以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针对高风险业务,要严格执行合同评审程序,由管理层组织合同评审并决定是否接受委托,在开展业务前,要制定检测工作预案,强化检测流程监控,签发检测报告时,应对内容进行重点审核。针对中风险业务,由业务部门组织合同评审,对检测流程进行监控,同时签发检测报告要详细审核。针对低风险业务,可以简化合同评审程序,由业务受理人员直接处理。
链 接>>
引入风险管理能比较容易地让工作人员抓住工作的重点和要点,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有较大提高,工作警惕性增强、随意性减少;风险分级制的半定量的概念让体系运行有更大的确定性和规律性,但风险等级的评估存在主观因素,要达到科学的量化还需不断探索;风险管理体系让实验室风险管理工作由以往的以纠正为主向重在预防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