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聆听了厦门大学廖建桥教授在EMBA的《组织行为学》讲课,受益匪浅,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当属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是人们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原因分析的行为特征。归因又分为内归因、外归因。内归因指当出现问题时,内归因的人总是先找自身的原因;外归因指当出现问题时,外归因总是先找外部的原因。
基于此种理念,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不难发现外归因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每次遇到问题或者困难从来都不会从自身找原因,只要有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推卸责任,而不是平心静气地想解决之道。成功时,认为是自己个人努力的结果;而失败时,则认为是自己没有得到足够多方的支持。在这样的心境下,外归因的人当然不会吸取别人的长处,遑论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当然也更不会做知识层面的更新与充实!
反之,内归因的人更容易成功,其原因在于他发自内心的谦和,成长的道路将会更顺利。这主要是基于内归因的人具备良好的品质就是敢于担当,即人们通常说的责任感!每当出现问题时,总是先找自己的原因,这是多么难得的品质。尤其在当下纷繁多元的社会,处理好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跨部门之间、跨团队之间各种各样的关系,需要何高超的情商,内归因的人就具备这种潜质。这里所说的“情商”不是表面理解的“会来事”,而是更高的一种智商。它包括五个方面:一是自我意识,即了解自己的感觉;二是自我管理,监控自己的情绪;三是自我推动,不断进取的动力;四是同情他人,感他人所感;五是社会交际能力。因此,高境界的情商比智商显得更重要。
一个管理者,首先要了解团队中谁是内归因的人?谁是外归因的人?要把内归因的人的正面形象树立起来,并鼓励他们重复这种令人满意的行为,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千万不要让外归因的人在推卸责任时恶人先告状得逞,到头来挫伤了埋头苦干、有工作激情的人;如果让他们“得逞”久而久之也会造成不良工作氛围——大家都学会有问题指责别人,不是聚焦问题本身的解决方案,而是掉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是非圈中,这样的恶性循环怎么可能有凝聚力?没有凝聚力怎么有战斗力?没有战斗力又怎么可以出生产力?
被管理者,一定要向内归因的人学习,汲取他们身上的优良品质,做一个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人,做一个遇事包容的人、换位思维的人、不推诿责任的人、乐于成就别人的人,通常情况只有成就别人才能成就自己。此外,只有向内归因的人学习才会进步,因为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才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同时,大家看到你的诚恳才会真心实意地把好的经验传授给你。一个人不管做哪一行都需要时间、经验的积累沉淀,最后才能厚积薄发,故此做人就不要太过功利,不要太过浮躁,要有一颗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