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北黄梅县发布了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质监部门同时走访了部分重点企业,其中包括兴荣陶瓷和省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黄梅康宏粮油,这两家企业半年产值率先超过亿元大关。企业负责人表示,在实体经济面临的严峻形势下,他们正是紧紧抓住质量提升和品牌创建不放松,企业才得以生存和发展。
质监部门如何更有效地发挥自身职能和技术优势,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黄梅县质监局负责人汪梦兰认为,扶持企业、壮大产业、增强工业发展后劲是一条成功的经验。该县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显示:随着黄梅县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建设深入推进,作为市场主体的规模企业总数不断增加。截至目前,该县规模企业达到了115家,与去年同比净增22家。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49.68亿元,同比增长25.8%,预计实现增加值13.71亿元,同比增长20.5%。纺织服装、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化工、机械电子5大主导产业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其中,纺织服装产业上半年完成产值、税收、规模企业总数为5大产业之首;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上半年完成产值、规模企业总数为第二位;新型建材产业用电量居各产业首位;医药化工产业上半年税收贡献第二。
今年年初,由黄梅县质监局牵头,召开了全县质量兴县、品牌兴业工作推进会,就质量兴县和品牌兴业工作进行了部署,明确了任务和目标。以县政府全面实施的素质样板工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质量兴企、品牌兴业战略为切入点,质监部门大力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品牌创新,将县政府确定的20家重点企业纳入质量联系点企业,建立局领导、相关单位联系帮扶责任制,先后两次深入企业和社会,开展质量品牌调研活动,解决企业和社会反映的各类问题12项,大部分得到了整改落实。此外,当地新申报湖北省名牌3项,5家企业列入湖北名牌培育计划,启动了黄梅禅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工作,并同企业一起制定了地方标准。列入卓越绩效管理先行试点的企业经济效益也有了明显的进步,质量兴企、质量兴园活动覆盖率逐年提高,分别达到了90%和100%。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质量提升,黄梅县质监局围绕打造省级检测中心,继续坚持大投入、大引进和大服务的技术机构建设理念。他们先后投入300多万元,用于对基础实验检测室的规划和装修工作,3次组织专业技术培训考核,质检技术机构修订完善了相关制度规范13条,完善了原始记录、报告(证书)的格式和内容20多项内容,建立健全包括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检验检测工作流程等内容在内的9项工作制度。同时,还成功举办了“实验室开放日”活动,邀请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公众、企业代表、消费者代表、新闻媒体等68人次走进实验室一线,参观检验检测现场,支持、宣传质监工作。上半年以来,质检技术机构检验产品批次同比增长20%。
该局还建立完善了针对招商引资企业和重点规模企业的服务“绿色通道”,在服务时间、标准和人员上均高于一般企业。仅以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为例,招商引资企业和重点规模企业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只要资料齐全,可以即来即办。技术机构建设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开始发挥巨大作用,黄梅县质监局坚持每季度向政府提交一次的质量状况分析报告显示,当地产品质量合格率连年攀升,年度重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督抽查达200多个批次,完成率100%,累计帮助企业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100多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