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公告了《2007年度全国通用类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中选(标)产品及生产企业名录》,这意味着国家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进入了第4个年头,同时也将是迄今为止国家和地方投入补贴资金最多的一年。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理事长高元恩介绍,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带动下,国内农机行业呈现出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2006年国内农机工业预计将实现产销额达1300亿元,增幅约为22%。
未来一段时间,运输机械、大面积田间作业机械、工程机械等将成为中国农机的主要内容。但与此同时,中国农机又面临着成本增加和竞争加剧的压力。
笔者在国内最大的农机生产企业——山东时风集团了解到的最新销售数据显示,2006年该集团全年完成销售收入141.6亿元,同比增长21.9%,同时也跻身成为世界农机5强。时风集团总经理刘成强说:“成本增加和竞争加剧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机会。”
刘成强解释说,由于企业成本增加,利润下滑,有些管理跟不上、创新能力不够的企业会自然被市场淘汰。这正是整个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过程,只有真正优秀的企业才能够留下来。
“作为行业领导者,时风集团靠什么让自己在这场变革中留得下、长得大?”笔者追问。“靠创新,技术的创新和管理的创新。”刘成强说。
在时风集团,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是一句华而不实的口号,而是落实到了实实在在的行动上和持续的巨大投入上,在这种投入下,不仅使时风集团的制造平台不断升级,保证了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同时也使时风的产品结构得到了优化和升级。
在时风集团的产品陈列室中,几台崭新的单缸柴油发动机被安置在最显眼的位置。刘成强向笔者介绍,时风通过自主创新,对目前单缸柴油机的关键部件汽缸盖、喷油器、活塞等进行大胆改进,最终研发出了独有的节能型产品。
“时风专利调速发动机比同功率的普通发动机节油6%-8%;时风欧Ⅱ环保型发动机比同功率普通发动机节油11.3%,有害气体排放和颗粒物排放减少60%。”刘成强指着一台台的发动机如数家珍。
“现在这两款节能产品得到了大多数用户的认可,而时风自主创新的发动机在其农用汽车上的配套率已经达到了80%,在零售市场的销量也一路攀升。”刘成强说。
为了支持农用汽车的制造,时风先后投入巨资从德国、日本购进了大批高精尖设备,同时引入了国内先进的环型铸造工艺、气体软氮化等先进工艺,建成了大型机械加工中心、机械化铸造中心、大型冲压中心、球墨铸铁生产基地、热处理生产基地,使农用汽车实现大规模、专业化生产。
在时风集团,创新并不是领导层的专权,而是全民总动员。2006年集团共收集到员工创新成果5400余项,其中降低原材料消耗和节能降耗方面的创新成果有2600余项,全年共节约成本费用6000余万元。据统计,集团先后取得了20项工艺性突破,形成了60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