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中没数。”这个顺口溜虽然说得有点夸张,但也反映了当今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近期一项针对农民的调查显示,“关心食品安全问题”的人数占到了81.9%,食品安全不仅被城市居民所重视,也被广大农村居民所关注。
农业部门的专家认为,首先要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从源头上严格把关,确保农村食品安全。在帮助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的同时,还要针对农民开展食品安全方面的科学教育,帮助农民认识到种植含毒或其他危害因素菜粮的危害性。目前,农业部门正在加紧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协同多部门在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领域加强监管,建立各项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保障城乡居民的餐桌安全而富有营养。
一些地方的农村也在积极尝试多种形式的食品监管模式。据介绍,浙江嘉兴市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和基层组织作用,早在全省开始大面积建设群众监督网的时候,就已提前两年建起了覆盖全市县、镇、村的3级消费维权投诉举报网。同时,千余名维权监督员充当农村消费维权排头兵,一张全面覆盖嘉兴城乡的群众监督网就此形成。在运用信息化手段对食品源头实行监管方面,嘉兴市为构建健全的配送渠道,率先在各大副食品批发市场实行“一卡通”,解决了批发源头的食品安全问题。
鉴于农村食品安全是当前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国家工商总局近期要求在全国深入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工作,通过行政执法、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业参与“四位一体”的农村食品安全长效监管体系建设,用1~2年的时间,实现农村市场秩序初步好转和食品质量明显提高。该局要求,农村食品市场整顿首先要坚持先证后照,把好农村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准入关。凡未取得前置审批许可、不符合登记条件的,一律不得核发营业执照。同时,加强对重点地区的监管,把农村县城、集镇、旅游景区景点、车站、码头等地区的食品经营作为监管重点,突出抓好城乡结合部。加强对重点市场的整治,把农村集镇、乡村举办的食品交易会、大集和庙会,以及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个体商贩、小作坊、小商店、小食品店、小摊点、小餐馆等作为工作重点。加强对重点品种的检查,把与农民日常生活消费、节日消费关系密切的食品品种作为检查重点。此外,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经营行为。同时,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工作,对涉嫌犯罪的及时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目前,江苏、湖北等省的“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活动已经启动,在整治的重点市场开展“拉网式”反复检查,重点检查品种为粮、肉、蔬菜、食用油、奶制品、豆制品、饮料、酒类、调味品、保健品、儿童食品、禽蛋及其制品、水产品等。据了解,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近期启动的“食品质量、标准、精品三下乡”活动正围绕食品质量安全,奔赴定安、琼海、文昌等市县农村,集中打击食品生产黑窝点和使用非食用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等违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