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车鉴定局面尴尬
“车辆在紧急制动时,应有4条轮胎拖印,为什么事故现场只有3条?另一只车轮哪里去了?”
因自己的伊兰特轿车在行驶中无故发生侧滑,郭女士和车主王某以该车存在质量瑕疵为由,将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以及经销商北京胜鸿都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告上法庭。今年1月22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酒仙桥法庭审结了这起缺陷产品损害赔偿纠纷案,推定该车存在质量缺陷。因此两家公司被判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据郭女士介绍说,2006年1月8日,她驾驶一辆型号为BH7160A伊兰特轿车,沿京沈高速公路右侧行车道由西向东行驶时,车辆突然向右侧滑,与高速公路的护栏相撞,造成该车严重毁损,郭女士受伤,被送到当地医院接受救治。事发时,该车的左前轮钢圈断裂,半轴折断,车轮飞出,并造成部分路产损失。
“侧滑现象是装有防侧滑系统车辆在正常驾驶时通常所不应发生的,是该车存在质量缺陷。”就郭女士的观点,生产厂家和经销商并不认为是车辆质量问题,而是其行驶不当。
庭审中,郭女士曾向法院提交鉴定申请,要求对事故中脱离车体的车轮钢圈质量是否合格,以及发生本次交通事故与车轮钢圈质量不合格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进行鉴定。法院与多家机构联系后,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构进行鉴定。两被告也未能向法院提供可以进行该项鉴定的机构。
“由于无法进行技术鉴定,加上对汽车性能不了解,多数车主只能是‘哑巴吃黄连’”。吴女士对自己的车祸经历至今记忆犹新。一次,她驾驶一辆丰田佳美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突然方向盘失控,车辆跑偏随后撞向护栏,幸好没有人员伤亡,但是车辆严重受损。事后她认为该车存在质量问题,但是厂家认为,事故是驾驶者的原因造成的。由于僵持不下,技术鉴定成为双方共同的要求。但是,由于国内无法对进口轿车进行质量鉴定,要鉴定是否有质量缺陷,必须将该车托运到国外进行整车鉴定,仅鉴定费用一项就远远超过该车本身,吴女士最终选择了放弃。
“事故车鉴定让人伤透了脑筋。”河北廊坊的李晓农告诉记者,2005年1月26日下午5时左右,他驾驶一辆马自达M6轿车,接孩子回家途中,由于避让对面行驶过来的大货车,致使方向失控,正面左部撞在路边的大树上,一名正在路边行走的老者当场被撞死。李晓农自己头部重伤,鼻骨骨折,孩子也全身多处受伤。“正面撞击这么大的力量,可是该车的6个气囊居然一个也没打开。”李晓农说,为了调查事故中气囊未爆是否是由于气囊系统本身的质量问题造成的,他寻求了多家检测机构,经历了马拉松式的拉锯战后,最终无果而返。
标准设备缺失令人无奈
近年来,质量鉴定成为汽车纠纷的一个致命问题。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的汽车鉴定机构较少,技术力量也与国外有着一定的差异,而且检验费用昂贵、程序复杂。一般的轿车检测一次基本都在10万元以上,当汽车发生质量问题时,一般多由生产企业自行检测鉴定。例如当年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婚礼门事件”,一些车主质疑说,事故车检测报告中,出现了有些部门大幅引用日本专家的结论,甚至一些检测仪器都是由汽车厂家提供的,显然有失公平。
一位业内人士给记者举例说,比如解决气囊纠纷的最佳途径是安装行车记录仪,记录下事故前、事故中的各种状况及碰撞减速度波形等重要参数。目前使用的气囊电控单元一般都具有这一功能。厂家通过下载事故中的ECU记录,了解事故过程。
“从技术上说,使用ECU记录的数据,完全能够解决安全气囊的纠纷。”该人士透露说:“但问题是,安全气囊系统的技术是属于企业的,数据下载用的仪器、下载过程的操作、对数据的解释都只能由企业完成,也就是说,只有厂家自己才能读出代码和相应的数据。大多数厂家即便打官司也不愿提供这些代码,尤其是国外的一些汽车厂家。再加上安全气囊在何种速度、多大撞击力的情况下起爆,国内或行业都没有具体的规定。所以,对于一些技术先进的进口车,包括一些技术性的数据,由于科技含量较高,车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必须由权威机构进行检测才能得出公正、客观的结论。但目前这样的权威机构极少,相当一部分汽车检测机构的技术标准不一,缺乏检测设备,检测手段不够完善,对一些质量问题根本无法检测认定。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分清责任也就无从谈起。”
谁来提供第三方公正服务
为了保障消费者和汽车厂商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便于实际操作,2006年10月1日起,《北京市汽车买卖合同》正式推行使用。
记者注意到,合同文本里对鉴定汽车质量问题,提出了一个新规定:“只要依据法律规定或者直观观察等日常生活经验能够直接确认的事实,可以直接作为判定问题的依据;需要进行鉴定的,以具有法定资质的汽车检验机构出具的书面鉴定意见为准。”
目前,我国比较完备的汽车质检中心主要分布在天津、长春、襄樊等地。作为国内最大的综合性汽车检测中心、国家汽车质检中心(襄樊)的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对事故车不能进行技术鉴定。车在事故前静止状态可以做检测,但是已经发生了事故,很难再鉴定事故前是否有质量隐患。所以从技术角度来讲,不一定都能完成。况且,要申请事故车技术鉴定,必须先得找省级以上的质量技监部门,成立3~5人的鉴定专家组,在现有产品状况的基础上推论过程,分析原因和结果。
国家轿车质检中心(天津)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咨询时也坦言,事故车鉴定一般比较困难,因为原始状态已经改变和破坏了。该中心按照国家现行的汽车产品强制性检测标准,主要对投放市场前的新车进行安全、环保方面的检测,事故车鉴定业务基本上不做,比如车架等部位撞坏后,跟原来状态不一样,很难进行鉴定。
“没有办法找到便捷、公正的第三方鉴定机构”也让一些办案法官非常头疼。在国外,有关鉴定机构属于社团法人,不求赢利,能够体现第三方的特性。“而国内的有关机构不少都附属于汽车企业,尽管有的都已经独立注册,但在财产关系上,与母体企业依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除了机制存在缺陷外,目前还缺乏专业、科学、权威的论证分析和鉴定手段。”
对于大家关注的第三方汽车鉴定机构,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有关专家表示,由于汽车的三包规定迟迟没有出台,汽车产品责任确认起来比较困难,加上汽车鉴定费用非常高昂,我国仅有的几家权威机构还不对个人开放,况且,进口汽车公司也可以拒绝检测机构的检验结果。这对汽车消费者在事后取得质量的保障方面,很难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因此,加强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高水平质量鉴定机构的建设已经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