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有个民俗,“破五”吃饺子。这天,北京张先生约了几个朋友去一家饭馆就餐。他们对饺子的口感很不满意,在找不到意见簿的情况下,就拿餐馆给开的发票“开涮”———要求服务员在发票抬头写上“全国专项打击饺子皮太厚办公室”。我很想知道,那间餐馆老板脸上的表情是苦笑?还是无奈?反正,这几位食客肯定是带着笑声离开的。
以此类推,饱受闲气的消费者有“权”成立各种“专项整治”组织,即便起不到“增强打击力度”的作用,亦可宣泄胸中不平。比如,受了房地产商的欺诈,可以赠他一个“N平方米窃贼”的雅号;如果遭遇假名牌产品,就给它开一张“罚单”,罚它今后不许以次充好,继续坑害其他顾客;再比如,受了某些垄断行业的气,咱就判它“一百年不许独家经营”。还可以将上述“判决结果”在网上公布,让网友享受一下“平民愤”的快乐。
事实上,受各种条件制约,许多消费者维权时,并不能得到满意说法。据心理学家称,当人平白无故受委屈,很容易产生受挫感。造成心理阴影不说,长期郁积在心底,还会对社会表示怀疑。与其窝囊地自我惩罚,倒不如像这位吃饺子的食客,发挥民间智慧,现场成立一个“专项打击办公室”,适度地拿餐馆老板开心。此类题材积累多了,说不定还能兴起一个“消费幽默学”。或许有人会批评:这样维权是不是太“阿Q”?诚然,我敬佩那些顽强地为“一分钱”打官司的勇士,他们依法维权的行动,为其他消费者填平了沟沟坎坎;同样,我也喜欢既为自己宽心,也让不良商家长记性的活跃人物。当然,原则面前,我们绝不回避和退让。请注意,有时候商家也会使出幽默的法宝。两年前,麦当劳在成都某电视台播出一则广告,因其中含有消费者向商家下跪“求折扣”的镜头,引起了大家的反感。对于市民的质疑,麦当劳(中国)餐厅食品有限公司连称这是一场“误会”。按他们解释,这则广告名为《追债篇》,其创意是麦当劳了解顾客天天都想拿到物美价廉商品的需求,才设计了这个故事情节。而设计下跪的细节,是为了让广告显得轻松和幽默,绝对没有诋毁消费者的意思。媒体评论说:以麦当劳的形象,找任何不入流的广告人正经八百地拍个广告片,都会有号召力。而这次的玩笑真的开过了火,“轻松”中透着“轻蔑”,“幽默”流于“低俗”。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与跨国公司形象极不相称。差点儿“幽默”出一场官司,恐怕是许多人都想不到的。
有人说,消费场是个充满机智的地方。商家的诈,顾客的精,常常形成有趣的较量,加上各种明暗规则的作用,最能激起“漩涡”,吸引眼球。本人认为:作为一种宽容方式,幽默既能保护现代人脆弱的心灵,也能让不良商家受益匪浅。20多年前,我和友人从北京骑自行车去五台山玩,路经一个叫大营的镇子,各吃了一碗西红柿面。吃到最后,我发现碗底赫然卧着一只苍蝇。我那位朋友微笑着请小老板过来,让他瞧清楚碗里的异物,然后说:“这回你可亏大发了,一碗素面,居然还放了‘肉’!”对方非常尴尬,连连赔礼,诚恳表示绝不再犯,并赠送一个西瓜作为赔偿。当时仗着年轻力壮,肠胃倒也没闹什么事儿。回忆起来,那次旅行的印象均已模糊,只有吃面这段倒成了忘不掉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