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到池州市贵池区旅游的游客逐渐增多,当地百姓和游客对该区饮食用药安全的满意度也逐渐提高。在这里,每个镇(街道)均设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办公室,所有的村都有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员和信息员,农村家宴必须申报备案,农村家宴厨师必须持证上岗……这是该区创建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带来的变化。
据悉,安徽省把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作为落实省政府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度、建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的重要途径。今年5月,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确定池州市贵池区等21个县(市、区)为第一批示范县创建试点单位,确定石台县等10个县为自行开展示范县创建试点单位。同时,将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列入《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为示范县创建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
安徽省各级党委、政府以创建示范县为载体,认真落实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截至目前,贵池、绩溪、明光等26个创建试点单位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综合考核或单项考核。宁国、绩溪、贵池等地将示范县创建工作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列入了民生工程。有29个创建试点单位的食品药品监管经费得到有效保障,并根据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逐年增加。在示范县(市、区),“诚信药店”覆盖率达62%左右,其中绩溪、宁国、石台等地达到了100%。绩溪、宁国、舒城等地还开展了示范乡镇、示范村和示范社区建设,着力将示范县创建工作向基层和农村延伸。
示范县创建工作也促使安徽省农村食品药品监管模式创新取得新突破。部分示范县(市、区)在乡镇设立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办公室,配备了专职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员。药品质量追溯机制建设也有了新进展。如广德、歙县、舒城等县局建立了计算机网络远程实时监控平台,实现了对零售药店购、销、存数据的电子监管。绩溪、和县等地积极开展餐饮单位远程监管试点,探索推进餐饮企业的“明厨亮灶”工程。
据了解,下一步,安徽省在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中将进一步强化责任体系建设和信息化支撑,力求使示范县(市、区)在完善食品药品监管资源保障、创新农村食品药品监管模式、食品药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构建食品药品监管长效机制以及建立食品药品质量追溯机制等方面起到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