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珠是中国海水珍珠的著名品牌,在珠宝界享有盛誉。南珠主产地北海市在多年下滑以后,今年喜获丰收:平均每万贝产珠达1.25公斤,比去年提高一倍,质量明显回升,商品率高达95%,收购平均价每公斤5600元。但南珠丰收并未改变导致南珠产业走入困境的深层次症结。
有关人士开出了南珠产业的五大病症:
一是养殖粗放,缺乏规划。在北海市营盘海域,触目可见密密麻麻的养殖场。有关专家说,这一海区浮游生物量每平方米只能养27只珠贝,而实际测算养殖数量达194只。高密度的养殖,导致珠贝严重营养不良,同时由于笼具密置,水流不畅,大量珠贝排泄物沉淀,导致水质恶化。俗话说,母肥子壮,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长的瘦弱母贝又怎么能育出大珠好珠呢?
二是近亲繁殖,种贝退化。世界上能产珍珠的贝类不少,如黑碟贝、白碟贝、企鹅贝等,以马氏珠贝最为普遍。自1965年马氏珠贝人工育苗技术突破后,马氏珠贝长期近亲繁殖,一代代由人工养殖贝繁衍下来,呈现明显的退化趋势,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珠农插核的母贝口径还在6厘米左右,现在插核的一般只有4厘米。
三是技术落后,广种薄收。1958年人工育珠成功后,为满足市场需求,科技人员着力于研究缩短养殖周期,这种重产量轻质量的科技成果酿成了产业的短命;由于缺乏科技指导,珠农基本都是凭经验养殖,忽视插核环境卫生和养殖过程的护理,低成本投入,造成珍珠颗粒小,珠层薄,瑕疵多。
四是加工粗糙,缺乏品牌。业内人士称,中国珍珠加工技术与日本相比,起码差距10年,每年都有日本商人通过中间商到北海收购原珠加工后销售,获利数倍于当地加工者。国内其他省区的客商抢购的原珠,因加工技术落后,大部分流入低端旅游市场。每年参加香港珠宝博览会的一位人士说,在博览会上,北海加工生产的珍珠链每条售价在150美元以下,而日本珠链却卖到四五百美元。
五是缺乏标准,市场混乱。南珠之所以出现虚标价格,以次充好,是因为缺乏可操作的鉴定标准和检验方法。珍珠质量好坏的主要因素珠层厚度,非行家不能用肉眼判断,使它极易造成价格欺诈。迟至2004年3月,国家的《养殖珍珠分级国家标准》才颁布施行,在此之前,珍珠均不分级,也没有强制性的质量标识。此外,珍珠从养殖、加工到销售各环节,许多因素都直接影响价格构成,使得同质量的珍珠价格也有明显差距,客观上造成了市场的混乱。
有关人士认为,海水珍珠发展正面临新格局。产珠大国日本珍珠质量和数量上都居世界头把交椅,一直保持100吨左右的产量,但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加上汽车、电子业巨大利润的诱惑,珍珠养殖严重萎缩,年轻人不愿从事艰苦的珍珠养殖,大批养殖和加工技术人员流向中国、越南等国家。据日本技术人员透露,日本珍珠现年产不足40吨,造成市场的巨大缺口。
专家设想,在北部湾建立和开发6000多公顷古珠池保护区,作为中国南珠的主产地,实施原产地保护,足以执世界海水珍珠之牛耳,南珠将成为中国亮相世界的一个独特民族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