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省信阳市质监局紧紧围绕市政府中心工作,立足资源优势,把实施农业标准化、提升农业产业化、加快特色农业发展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抓手,先后组织承担创建信阳毛尖、樱桃谷鸭等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个,创建南湾鱼、淡水小龙虾等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2个;组织起草制定《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茶》等国家标准3项,《无公害南湾鱼》、《潢川金桂》等省级地方标准21项,《平桥石榴栽培技术规程》、《油茶丰产栽培技术规程》等市级地方标准25项;建立健全了“双低”油菜、名优花卉等特色主导农产品标准体系26套;指导固始县、浉河区等6个县(区)创建成为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帮助2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的20种产品获得河南省标准化农产品标志;协助固始鸡、潢川金桂申报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组织编印了《信阳市特色农产品地方标准汇编》等标准汇编资料。特色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焕发了勃勃生机和活力,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抓组织领导,强化农业标准化组织基础
信阳市质监局通过与信阳市政府积极协调,及时调整和充实了全市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以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规划,召开了全市农业标准化现场会,并把农业标准化纳入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目标考核,实行目标管理。平桥区政府、潢川县政府完善了县与乡镇、县与县直机关部门、乡镇与村之间层层签订农业标准化目标责任书,年底由质监部门负责考核的管理机制。有些县(区)政府对农业标准化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奖励,平桥区质监局曾获农业标准化奖励50万。
二、 抓标准体系,夯实特色农业技术基础
特色农业是信阳的资源优势,也是信阳的重要支柱产业,在信阳市经济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市质监局坚持“政府大力推动、市场正确引导,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认真参照实施”的工作方针,明确“围绕主导和特色农产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标准化为手段,走特色路,打绿色牌,积极推进特色农业的发展,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总体思路,通过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立健全了茶叶、“双低”油菜、大米、糯米粉、名优花卉等特色主导农产品标准体系,形成了一整套从生产、加工到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各环节的标准体系。依照标准组织农业生产,促进了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农民看得见、摸得着,传统农业生产观念在悄悄地发生转变。平桥胡店乡戚永祥搞石榴种植,坚持“高起点建园、高标准规划”,严格按照“石榴丰产栽培技术规程”进行管理,当年的石榴基地出鲜果20万斤,收入80多万元,尝到了标准化管理的甜头,如今他的永祥石榴基地已发展成面积500亩的省级综合生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在他示范基地的带动下,全乡发展石榴2千亩。
三、抓龙头企业,引领特色农业快速发展
近几年来,信阳市农业标准化工作催生出一大批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河南华英集团、固始三高集团、信阳五云茶叶集团、信阳宏润冷冻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淡水小龙虾(克氏螯虾)养殖技术规范》以河南省地方标准发布实施后,在质监部门的帮助指导下,以宏润冷冻有限公司为龙头,积极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工作,收集整理了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建立健全了以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为基础的标准体系,对淡水小龙虾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加强控制,监督落实各项标准。2010年12月,宏润公司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考核,成为4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宏润冷冻作为省级淡水小龙虾养殖标准化示范区承担单位,在创建过程中组织印发了标准宣传资料,邀请水产专家到养殖基地现场指导,召开养殖技能讨论会、培训宣贯会20余次,参加人员3500余人,确保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养殖户都能准确地把握标准、运用标准。目前,平桥区淡水小龙虾养殖户发展到2500户,养殖面积 2.5万亩,年产优质小龙虾625万公斤。形成了以信阳宏润淡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农贸工、产销一体化的经营组织为依托的发展模式。实施淡水小龙虾产前、产中、产后的综合标准化管理,标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得到明显提高,淡水小龙虾生产管理者和养殖户的标准化意识显著增强,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了保障,农业生产效率、农民收入有较大的提高。
四、抓品牌创建,提升特色农业知名度
农业标准化壮大了信阳毛尖、华英鸭、南湾鱼、固始鸡等一批知名品牌。几年来,华英集团速冻调理禽肉熟食品创建为“中国名牌产品”,实现了信阳市“中国名牌产品”零的突破。固始鸡、潢川金桂成功申报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填补了信阳市地理标志产品的空白。这些产品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标准进行农副产品深加工,带动了区域农业经济的大发展。河南华英集团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标准化”的经营模式,在质监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739项。在养殖环节,重点抓了养殖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的实施;在加工环节,重点抓了质量和安全、关键控制点、过程控制等标准的建立和实施,充分发挥了标准化技术基础优势,通过了国家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认定。产品畅销国内30多个大城市,并出口到韩国、日本、新加坡、中东、南非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市重点企业和世界上最大的樱桃谷鸭加工基地,被誉为“世界鸭王”。
信阳毛尖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是信阳市经济的支柱产业。为了扶持信阳毛尖这一品牌特色产业的发展,我们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申报创建了信阳毛尖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针对信阳毛尖尚无统一标准的实际,市质监局标准化工作人员对信阳茶叶基地实地调研,收集茶叶相关国家、行业标准,结合信阳毛尖加工工艺特点,制定了信阳毛尖茶标准,并组织召开由茶叶专家、茶叶企业技术负责人参加的标准研讨会,对专家们所提意见进行修改完善,经省质监局组织专家审定,发布为省级地方标准,施行几年后,又进行了修改完善制定了《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茶》国家标准。信阳毛尖国家标准批准实施发布后 ,我们迅速开展了如下工作:一是加大新闻宣传,扩大信阳毛尖制定为国家标准的社会影响力。二是加大对信阳毛尖标准的宣贯力度,组织茶叶企业进行培训,聘请标准化专家、茶叶专家进行讲座。三是组织送茶叶标准下乡活动。市质监局拿出专项资金,印制《信阳毛尖技术手册》,将标准免费送到茶农手中,提高茶农的标准化意识。四是扩大茶叶标准化示范区范围,先后创建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区2个、省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区2个,通过示范带动规范茶叶的种植、生产、加工、经营行为,提高茶叶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但从整体上看,信阳的农业标准化工作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仍然不相适应,农业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仍较低。如何更好深化农业标准化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一是积极协助市政府制定《实施标准化战略奖励办法》。二是定期召开农业标准化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加大部门间沟通互动,形成部门合力联动机制。三是加强各级、各类行业标准化管理队伍、技术推广队伍及农民实用技术队伍的培训,宣讲标准化政策、加大农业质量标准、技术规范、实用技术的推广,开展信息、政策咨询服务,解决实际问题。四是挖掘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像信阳甲鱼、淡水小龙虾、潢川贡面等一些与地域关联密切的农产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五是创新推动模式,切实把农业标准化工作当作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把实施农业标准化同“循环农业”、“观光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特色农业”等密切结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