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京郊重要的农业大区,北京市房山区将创建“生产安全、放心消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区”列入了区“十二五”规划,此举在全国尚属首例。而在此之前,房山区已经是“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推广与监管示范县”、“全国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全国种植业农产品追溯制度建设示范基地县”。近日,记者走访了房山区,深入了解该区近几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未雨绸缪小队伍发挥大作用
2004年11月,全国第一个区县级农业环境和生产监测站(以下简称“农环站”)在房山挂牌成立,时至今日,已经有165家生产基地通过他们的监管,获得了“无公害基地”的认证。为什么要专门成立一个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农环站?房山区种植业中心的总农艺师胡宝安向记者介绍了当时的情况:2004年之前,简单粗放依旧是房山区的主要农业生产方式。农民一家一户进行分散种植,对农药和化肥则是“啥管用就用啥”。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引起了房山区农委和种植业中心的担忧。此后,该区建立一支专门负责农产品质量监管的队伍,以标准化的监管提升当地农业生产水平,成为房山区发展现代化农业的突破口。
在房山区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乐义种植园,记者遇到了正在食用菌大棚里抽样的农环站工作人员佟海姣,每个月他们都要随机抽取五六十种样品送回区检测站统一检测。提起农产品监管工作,佟海姣如数家珍:“从产地环境、田间管理、农业投放物一直到产品上市,我们一个环节都不放过,每月的定期抽查和不定期抽查保证农产品整个生长过程都是‘健康无公害’的。”
据了解,农环站在建立之初只有16位工作人员,虽然是一支“小队伍”,但是在农委和种植业中心的指导下,他们牵头编写了26项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规程和12项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为乡镇和基地培训200名技术指导员,广泛开展了无公害蔬菜管理者、技术员、生产者等多层面的技术培训。
菇农陈振义在乐义种植园承包了两个大棚。他说:“以前不知道怎么种菜才符合标准,现在技术员从菌棒购买到种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都交代得特清楚,种出来的蘑菇、木耳都符合标准,贴上无公害的标识直接卖到超市里,我们种得省心又放心。”
“四梯三队”全面监管构筑农产品安全屏障
在窦店镇芦村的泰华芦村种植专业合作社,去年刚从中国农科院硕士毕业的樊晓刚一大早就开始了紧张的工作。抽样、提取、检验,一番忙碌后,在合作社自建的检测室里,准确反映当日蔬菜有机磷和氨基甲酸类等各项指标的检验数据直接传送到北京市农业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处接受审查,一张张标志着蔬菜达到无公害标准的标签也从条码标签打印机中陆续编码而出。樊晓刚属于房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构筑的“四梯三队”监督体系中的“第三队”。
“四梯”即包含农委和农业局、区种植业服务中心、区农业环境和生产监测站、各乡镇农业服务站四个梯度的监督管理体系,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政策从农委办公室层层落实到田间地头。“三队”是区级设立的20名农产品认证检查员、乡镇级设立的30名技术指导员以及各个基地的内检员3支监测队伍。樊晓刚告诉记者:“我们对每天准备上市的农产品进行检验,检验数据直接传送到北京农业局的检测中心。”
实时监管朵朵菌伞有“娘家”
“‘无公害蔬菜’标签是个好东西,贴上它产品直接实现农超对接,各大批发市场也喜欢批量订购我们的食用菌。”乐义的食用菌种植基地的负责人王向阳说,“这标签可不是想贴就能贴,从我们基地走出的食用菌,每一包都能从种到收做到全程追溯。”
食用菌生产是房山区近几年培育起的主导产业,目前已经发展到种植面积1200万平方米,产量占北京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房山菌业”已经成为一张名片,在北京食用菌市场上走俏。“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我们力求实现全链条标准化模式操作,确保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以这个主导产业引领我区农业标准化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胡宝安告诉记者。
这种全链条标准化模式操作得益于房山区农委建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综合展示平台。在房山区农业局的办事大厅里,佟海姣指导记者迅速熟悉了这个可以有效实现监管无缝隙覆盖的展示平台。随便点开一个出现在房山区地图上的种植基地,这家基地各个批次生产的田间果蔬的履历都清晰在目。何时何地何人种植,何时施肥,何时收获,何时打包贴签,收获时各项指标的检测数据如何全部清清楚楚。佟海姣指着产品监测信息一栏的数据说:“如果一个已获得认证的基地在监测结果上出了问题,我们就不会给它发放无公害蔬菜标签,保证让每一包经过我们监测的蔬菜都是新鲜健康的。”
据介绍,房山区的监管工作展示平台以“技术高端、功能前沿、引领北京、示范全国”为建设标准,覆盖了全区种植、林果、畜牧、水产等多个行业,全区已认证基地概况以及367个无公害产品的企业信息、产地信息、产品信息和合检员信息一点即知。通过卫星视频通信系统技术的应用,展示平台还可以通过设在生产现场的摄像头对田间管理进行实时监管,为农产品的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强大的依托载体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