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读者致电本报讲述被骗经历
上周,一位刘姓学生拨打本报人才版热线,向记者讲述了他来北京求职过程中的被骗经历。
刘姓学生告诉记者,1月19日,他去丰台区南曦光大科技广场B座502室的一家名为“北京浩天恒达商贸中心”应聘寒假促销兼职。在按要求提交简历、相片和身份证复印件后,一个自称姓胡的负责人表示签合同前,需先缴纳200元的工作服押金,试用期满两周后即可退还。刘同学于21日再次前往该公司,交付押金并签下合同。
1月22日,刘同学前往该公司参加“岗前培训”,胡姓负责人让他出去做所谓的市场调查。24日下午,刘同学把调查报告交到胡负责人手里。第二天,刘同学按事先约定到公司上班,一个姓王的人告诉他,“明白告诉你吧,我们就是骗子,那押金我们是不会退还给你的,你以后不用再来了。”据刘同学反映,他在与王姓负责人争论的过程中,该负责人竟口出狂言,“工商局管不了这档子事,劳动部门也不会管,至于公安局也拿我们没办法”。
■记者暗访
不问专业却要求先交纳服装费
1月31日上午,记者拨通了该公司的应聘电话,接电话的是个女人。记者称自己是一位刚来北京的外地学生,看到该公司在《北京人才市场报》上的一则招聘行政助理的信息,想前去应聘。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带上两张一寸照片、一张身份证复印件和一份简历,在下午5点前来单位面试,并一再询问记者“你是从外地刚来北京的吗”,在得到记者肯定的答复后,她将乘车路线详细地告知记者。
2月1日上午,记者以一身简朴的装束前往该公司所在地。一位穿着深色职业套装的女人接待了记者。记者告诉她是来面试行政助理的职位,她直接将记者领进了右边一间小房间,里面坐着一位自称姓胡的男性负责人(以下将其简称为“胡”)。
胡问道:“你的身份证复印件和简历带了吗?”记者表示身份证丢失了,正在加急补办中。胡“严肃”地说,“这不行,作为一个销售企业,我们怎么能把这样一个重要的职位交给一个连身份都无法证明的人呢?”记者表示在证件办好后一定会补齐相关资料,胡便开始向记者介绍公司的情况、行政助理的职责和相关的工资福利待遇。胡称,该公司从事香港“益而高”品牌文具和办公用具销售,并递给记者一本益而高的产品宣传册。“试用期工资1800元,一个月转正后工资2000元,在试用期前有三天的岗前培训,签合同后第二天即可参加。”介绍完毕后,胡递给记者一张应聘表,除了基本的个人信息外,有一栏需要填写身高、体重、腰围和衬衣的尺码。胡解释说,这是给记者定做统一工作服用的,签合同前需交纳服装费260元,试用期两周后即可原额退还,并拿出合同让记者过目。记者表示,没有带够现金,问能否第二天来参加培训时再补上,胡说“钱少一分,都不能签合同,如果你钱不够的话,可先交一部分预订金,我可以帮你把这个名额保留下来。”记者以回去取钱下午再来签合同为由,抽身离开。
在整个面试过程中,胡对记者毕业的学校、专业和与职位相关的能力等一概没有过问,而是在对公司和职位大致情况作简单介绍后直接切入正题谈合同和服装押金。当记者问及公司的规模、部门的设置等问题时,胡表示这是公司内部机密,不能向外人透露,也不愿留给记者个人联系方式。
■事件处理
报警后 公司大门紧锁人已逃
2月1日下午,记者在工商局网站的企业信息查询系统里,查到了这家公司的登记资料,该公司的法人代表名叫刘锡光。某律师事务所的常律师告诉记者,既然是正规登记注册的企业,这种情况就超出了工商局的管辖范围,他建议记者向劳动监察局寻求帮助。
记者拨通了劳动监察部门举报电话12333,以当事人的身份进行咨询,相关工作人员让记者直接将情况反映给丰台区劳动监察大队。在屡次拨打占线后,记者终于接通了丰台劳动监察大队电话,在记者对事件几句概括性的陈述后,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被骗了直接找公安局,我们这里管不了”。最后,记者拨通110报警电话。110工作人员表示可受理此事,但需要当事人在现场。
2月4日下午两点半左右,在南曦光大科技广场前,记者陪同刘同学拨通了110报警电话。大约一刻钟后,牌号为042254的民警来到现场。在问询了相关情况并进行登记后,民警带着刘同学上楼。但出乎意料的是,该公司却是大门紧锁,无人应答。民警表示,即便公司有人在,他们也只能起到协调的作用,并没有执法权,这种事情是在劳动监察局的管辖范围内,他建议刘同学到丰台区劳动监察大队投诉。
■相关调查
假期找兼职 大多学生曾受骗
记者随后对部分寒假留校学生进行了采访,大多学生在找兼职的过程中都曾有被骗经历。
中国林业大学大二学生张婷告诉记者,她周围的很多同学通过中介找兼职的时候都曾被骗。“有些中介在你交了钱后就逃得无影无踪了,还有些中介,承诺交100元中介费就可以在一年之内为你找工作,但最开始给你提供了几个可能性本来就不大的职位信息后,就对你撒手不管了,他们把责任推到学生身上,说是我们自身条件不好应聘不上。”张婷同学说,她寒假留校所从事的兼职也是通过中介找的,“换了别的中介我是再也不会相信的了,但这家中介是同学介绍的,相对而言比较可靠,交了75元中介费后,我已经成功地找到一份家教的活了。”
中国人民大学大二学生谢明涛也表示,“找兼职被骗”在大学校园里已经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大一的时候他曾向某中介交纳30元信息费,而后中介虽按约定向他提供职位信息,但却是“粥少僧多”供不应求,应聘成功的几率几乎为零。自从有过那次被骗经历后,他再也不通过中介谋职了。“我现在做的一份家教是同学介绍给我的,此外,我还通过网络找到了寒假在某会计师事务所实习的职位。”
■记者手记
200元背后的深思
劳动监察部门让找民警,民警说他没有执法权,让找劳动监察部门。两个职能部门都没有执法权,让经历整个事件的记者也感到无能为力。
在场的一位社区民警说,“有警示牌你们却看不见,就当是花钱买个教训好了。”刘同学说,为了追回这200块钱,却要经受这么大的折腾,他觉得累了。
“花钱买个教训”,此刻听起来有些苍白和空洞。也许,正是因为我们习惯了世故地轻易说出这句话,才给了那些骗子公司生存的空间,才让他们可以光明正大地微笑着把那些求职者父母的血汗钱轻而易举收入囊中。
刘同学说,北京是个很好的城市,他来这里是为了追求梦想,但没想到梦还没开始,就已身陷骗局,这个充满阳光、节奏繁忙的大都市,原本不应该有这么多的陷阱和骗局,不应该让和他一样心怀梦想的求职者内心留下阴影,因为他们的要求并不高,只想找份工作而已。
200元,真的只是一个小数目,但它却留给了我们更为深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