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1日,上海、江苏、浙江、宁波、安徽、福建、江西、湖北八个直属检验检疫局共同签订泛长三角地区检验检疫机构合作备忘录,建立和完善联合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联动机制,为“双打”专项行动中泛长三角地区各直属局联合执法、有效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奠定了坚实基础。
集中销毁严把关,警钟长鸣守国门
2011年3月11日,上海局配合国家质检总局开展双打“3·11”集中销毁活动,所涉产品种类包括进口酒类、巧克力、面包、坚果、饮料等食品。此次集中销毁行动,作为“双打”专项行动中的重要一环,肃清了国内进口食品市场,也对其他进口企业产生警示作用,扩大了“双打”专项行动的社会宣传效应。
仿真饰品新开验,“双打”护航显实效
2011年,仿真饰品纳入新增法定检验目录。上海局把仿真饰品检验监管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重点加强重金属等涉及安全、卫生、环保、反欺诈项目的检验,积极作为,通过“调、引、查、搜、宣”,要求验看品牌授权书,将仿真饰品新增开验工作做细做实,确保进出口产品质量过关。
供港蔬菜大检查,质量安全有保障
为切实贯彻全国质检系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上海局从源头保障春节期间供港蔬菜的安全,组织力量对辖区内供港蔬菜种植基地和加工厂开展质量安全检查。检查组通过对企业的农药仓库、加工场所的实地查看,查阅企业农药使用档案、田间管理档案、生产加工记录等资料,核查企业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查找可能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检查组同时根据企业农药使用情况和香港方面关注的卫生安全项目,对不同品种的供港蔬菜分别进行了现场取样送实验室检测,以进一步验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打击假证抓重点,四面出击成果显
上海局将打击伪造贩卖和使用检验检疫假证书工作作为“双打”专项行动的重点内容,针对假证书多发、易发的节点,重点排查,传授识别经验,加大核查力度,确保打击“假证”行动扎实展开。通过各种渠道发现了涉及“熏蒸/消毒证书”、“兽医卫生证书”、“装运前检验证书”等多种类别的检验检疫假证书,并及时立案处罚。
积极行动促“双打”,奔赴三区忙督察
2011年3月29日、31日,上海局参加了上海市“双打”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上海市“双打”专项行动督察工作。督察组赴闵行区、长宁区、嘉定区区政府听取了三个区的分管副区长的工作汇报,提出问题和建议,随后检查了各区的工作简报,行政执法案卷,统计报表等资料,并实地走访了吴中国际汽配市场、国柜服饰市场、虹桥珍珠城、洛城广场、厦小商品市场、轻纺市场等,对“双打”专项行动的成果进行检查。
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保证群众饮食健康
针对上海市某职工食堂发生的由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上海局高度重视,结合“双打”专项行动,机场检验检疫局口岸卫生监督人员开展了“机场外围餐饮单位亚硝酸盐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监督人员通过询问卫生管理员、检查菜单及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加工现场检查等手段对各单位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此外还对相关单位进行亚硝酸盐使用风险提示,要求单位严格使用及保存。
进口食品大检查,新春佳节保安全
为做好春节期间进出口食品消费品安全,上海局出动食品监管工作人员300多人次,在上海所有入境口岸加大查验力度,加强对进口食品的检验检疫。2011年1月28日,开展进口食品安全大检查活动,该局副局长卢钟山带队奔赴口岸等一线对进口食品进行突击检查,并到上海最大的葡萄酒进口口岸外高桥保税区现场检查口岸监管执行情况。
全面筹划“3·15”,深化活动社会效益
上海局结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活动,联手市质监局和市其他相关部门,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宣传“双打”专项行动,围绕“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方针,运用创新意识,以深化、完善、落实为主要工作要求,多载体、多角度、多层面地开展“双打”宣传活动。
深入企业第一线,全面普法强意识
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上海局在对代工生产企业现场检查时,重点对其进行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查验人员在下厂检查中均向企业详细了解出口产品品牌授权方面信息,并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及出口产品质量体系保证能力实施现场检查,进一步帮助企业提升质量管理能力,要求企业时刻保持品牌意识和知识产权意识。
严把内销质量关,给力“双打”见成效
松江出口加工区是世界上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制造基地之一,年产量超过5000万台,部分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上海局在对加工区内生产的笔记本电脑进行货证核查时,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其加贴强制性产品认证的CCC标志并对其进行“双打”专项行动和相关法规政策的宣讲,使流入国内市场的笔记本电脑符合强制性认证要求,努力保护国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专项治理专人治,输非“双打”效率高
“双打”专项行动期间,为加大对输非商品的打击保护力度,上海局专门成立了对输非打假保知专项治理行动小组(输非专项治理行动小组),负责对输非打假保知专项治理行动的协调、落实和督办工作。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31日,该局共检验出口非洲工业品12171批、货值60804.46万美元,发现不合格产品170批、货值478.6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