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乎成了一种习惯——每当发生令人瞩目的社会事件,公众最先希望请教那些业内人士,听到专家或主管部门的声音。或许是受“内行看门道,外行瞧热闹”的传统认识影响,极少有人愿意倾听“业外人士”的意见。不过,“业外人士”并不气馁,照旧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他们的观点越来越精彩,越来越靠谱儿,也越来越中听。
按说,校长该算是“教育专家”了吧?近日某市一批校长跑到用人单位开座谈会。一位厂长说,他们录用技校生要看成绩册,首选那些七八十分、会干活的学生,而不愿要门门功课出色的优等生。因为“那些孩子心思根本不在工厂,而是天天准备成人高考,搅得车间人心惶惶,我们要不起。”一位环保局干部表示:“我们行业正在发展势头上,有事等人干。比如污水处理,尽管现在开环境工程专业的学校不少,但这些专业没根基,和企业也不来往,学生连管路、阀门都理不清。这样的学生我们不欢迎。”对于这些“业外人士”的意见,校长们诚惶诚恐,点头称是。
在国内车展上,某自主品牌的展台前人头攒动。厂方代表对媒体夸夸其谈,车模小姐忸怩作态。这时,一位自称“资浅人士”的观众凑近展车仔细观瞧,纳闷地发现:怎么车壳凹凹凸凸,接缝处都有锈迹了?他上前把车门一拉,准备坐进去体验一下该车的“豪华”。人还没坐稳,就觉得车门有点不对劲儿……原来是胶条脱落了一截。
浙江省执法部门最近查出一批假血燕保健品,其中猫腻令人吃惊。由于涉嫌食品安全,立即引发媒体连篇累牍的大批判。看多了这类报道,感觉千篇一律,还不如一位瘪嘴儿老太太说得透彻:“要是总经理的妈也吃这种燕窝,那就是好东西。”说得好!血燕产品的经销商,你敢把这东西孝敬母亲大人吗?
中秋节即将到来,高端白酒喜迎旺销。一些超市、烟酒店所售的高端白酒“涨声”一片,而备受热捧的53度飞天茅台又在超市演断货大戏,出现“一酒难求”的局面。糟糕的是,贵州茅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涨价风不仅传染到其他白酒品牌,连一些平民产品也蠢蠢欲动。在这场“撒酒疯”的热潮中,声称从未喝过茅台的酒民赵先生冷静评价:“茅台酒最好能像嫦娥那样,有点儿‘职业道德’。要飞您就自个儿飞,千万别拉家带口,鸡犬升天。”
即便是今天,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冰箱也算是个“大件”。李先生家花了近万元买来的某名牌冰箱,竟然长出一个“包”。不仅产品质量不过关,其售后服务更让人失望。“报案”一个星期之后,该厂商售后服务中心给李先生打来电话,其声娓娓,其语动听:“机体变形是因为生产时灌注的发泡剂过多,但不影响使用,属于正常。”李先生还没急,众多网民上来就是一通调侃:以后这家企业的广告词可以改写——“头上长包的冰箱,消费者理想的选择。”
就敢于讲真话而言,许多“业外人士”都是好样的。他们的举动使人联想到童话《皇帝的新装》。那个在街上大叫“皇帝光着屁股”的小孩,算是一位最早的“业外人士”吧?对“业外人士”这个名词,单从字面上解释,大概是“外行”、“门外汉”的意思。可是,既然当今社会由各方人士、各个阶层构成,乃是一个完整和相互作用的体系,那么严格地讲,这世界上就不存在什么“业外人士”——即便有,他们的“知情权”、“话语权”也应与业内人士同等,并受到理所当然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