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株苋亚属为何危险
苋属雌雄异株杂草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苋属杂草竞争力强,已成为世界各地农田常见重要杂草。一方面,苋属杂草生物量庞大,田间竞争力强,可大量挤占农田光、水、肥等资源,严重限制田间作物生长;另一方面,苋属雌雄异株杂草具有草甘膦等除草剂的抗药性,不易清除,且易导致作物农药残留超标。
——苋属雌雄异株杂草传入我国的风险很大。由于该类杂草结实量巨大,种子细小,随大豆等进口粮食传入我国易撒落,检疫风险很大。
——苋属雌雄异株杂草适生性广。若传入我国,极易定殖并扩散危害。此外,苋属植株易富集亚硝酸盐,家畜采食后会引起中毒症状。
数字点击>>
近年来,美国等境外粮食作物进口量激增,各种国内没有分布的危险性有害生物随进口粮食传入我国的检疫风险也随之增大。
2003年全国从进口大豆中截获有害生物4082批次,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截获891批次;2010年截获有害生物59623批次,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7484批次,每年截获的批次数均以两位数增加。
与此同时,截获有害生物的种类也呈逐年递增趋势,2003年全国截获有害生物283种,2010年截获有害生物748种。
6月20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农业部联合发出公告,将进口大豆等粮食作物中可能携带的危险性杂草——异株苋亚属(Subgen Acnida L.)增补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这是由直属检验检疫局根据一线把关截获信息分析建议,检科院等科研院所评估推动,国家质检总局业务主管司局积极协调,通过三方联动,发挥各自职能优势,最终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整个属的有害生物增补进入《名录》,对我国进出境植物检疫法律法规体系框架的构建及有害生物名录增补工作程序的科学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完善作用。
为何要增补
这次增补是在国家质检总局动植物检疫司的牵头下,根据福建检验检疫局对口岸检疫把关工作中截获有害生物的信息分析和建议,中国检科院、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历时一年多基础研究、口岸实地调研和风险评估,职业的敏感,激发出更大的责任。在加强口岸检疫把关,努力提升疫情检出和口岸把关能力的同时,福建局也加大了对疫情情势的研判,定期开展对业务数据的分析总结和理论提升工作。2010年初,该局在检科院全国杂草监测办公室的帮助下,调阅了最近5年来全国口岸进境粮谷有害生物截获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比对,发现国内主要的粮谷进口口岸时有截获长芒苋、西部苋、糙果苋、瓦氏苋、沙地苋等原产北美地区的苋属雌雄异株种类。但是,这些杂草国内未见分布报道。经研究境外文献,发现该类危险性杂草结实量大,种子细小,适生性广,因其抗草甘膦等除草剂,已成为北美最具危害性的农田杂草,可造成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减产11%~74%。此外,苋属植株易富集亚硝酸盐,家畜采食后会引起中毒症状,对当地畜牧业也构成了威胁。
全力做调查
福建局相关人员敏锐地觉察到此类杂草的潜在风险,据此专报国家质检总局,提请关注此类有害生物。同时,迅速组织全局粮谷、杂草方面的专家对苋属杂草进行风险分析,开展了大量基础性研究工作。仅该局技术中心就累计鉴定并制作杂草植株标本500余套、种子标本800余份,涉及580个种,其中检疫性杂草35种,并同步完成了质检总局启动风险分析前期准备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肯定并高度重视福建局的预警报告和前期所开展基础工作,随即授权中国检科院全国外来杂草监测办公室,立即组织全国系统内杂草专家,会同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专家及有关高校人员,对福建、山东、天津等全国进口粮谷的重点口岸展开实地调查,并通知全国各直属局立即开展针对外来杂草的监测与踏查工作。为在第一时间掌握相关情况,福建检疫专家不辞劳累,顶着烈日,冒着酷暑,完成了白天的踏查采样工作;晚上,大家顾不上身体疲惫,又挑灯夜战,连夜对所采集的标本进行鉴定和标本压制,为国家质检总局积累了大量重要素材。
2010年7月5日,国家质检总局根据联合调查的结果和风险分析结论,按照《出入境检验检疫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管理规定》,发布了《关于加强进口粮食苋属杂草检疫的警示通报》,明确要求对来自北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大豆、玉米、小麦、大麦等粮食,进行苋属杂草种类的针对性鉴定,并对发现苋属杂草货物的接卸、运输、加工等全过程实施重点监管。要求各直属局加强进口粮食装卸点、运输沿线和定点加工厂周边区域杂草监测和调查。
随后,国家质检总局协调中科院、检科院、农业部门有关专家,对苋属杂草的危害性、传播途径、鉴定技术、除害处理技术展开深入分析与风险评估,于2011年6月20日和农业部联合发出了公告,将异株苋亚属的所有杂草增补进《名录》。
铸安全铁壁
《名录》是我国口岸动植物检疫把关中最重要的法律文件和执法依据之一,是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全面有效地保护我国农林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的一道铜墙铁壁。
《名录》的增补,要经过全国检验检疫、农业、林业系统及农林院校、科研院所众多专家评估论证,并履行严格的法律程序才能完成和发布。2009年2月和2010年11月,参照国际惯例,结合国际疫情发展的新特点,农业部和AQSIQ先后两次将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向日葵黑茎病(Leptosphaeria lindquistii Frezzi,无性态:Phoma macdonaldii Boerma)两种危险性有害生物添加进《名录》。
此次为第三次增补,从法规层面确定了异株苋亚属有害生物的检疫重要性。不仅是对我国进出境植物检疫法律法规及配套文件体系的补充和完善,更是我国参照国际规则,结合口岸有害生物截获紧急情况,从采取紧急措施到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动态增补,进而实现检疫措施的常规化,全面实现对特定有害生物的全面防控。这既是对口岸检验检疫局长期坚守国门、严格把关工作成效肯定,更是对一线检验检疫工作者高度的疫情敏感性和严把国门责任感、使命感的最有力证明,也对全国一线检验检疫机构疫情把关、检科院完善技术支撑、质检总局行政决策部门发挥协调与组织职能的三方联动提出了新要求和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