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学生协助余杭农产品监测中心开展风险分析
建数据模型 摸质量规律
“根据蔬菜种类来分析,合格率从低到高依次是:豆类、茄果类、白菜类、芋薯类、根菜类、绿叶蔬菜、葱蒜类、瓜类、食用菌类。”“按季节来分析,白菜和小白菜,每个季度都是最主要超标蔬菜。”今年暑假,浙江农林大学“情系三农发展,共创生态经济”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与杭州市余杭区农产品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一起,对这个监测中心3年来抽查所出具的58632份检测数据和产地信息进行了科学的统计和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数据模型,为监测中心有效开展相应评估和完善预警机制提出了宝贵合理的建设性意见。
该校同学提出的,在夏季蔬菜检测工作中仍应将豇豆等几类农产品列为重点检测对象,坚持实施定性定量同时检测的方法,重点针对广西北海、福建南平、海南三亚及浙江丽水等几个产地的豇豆进行重点排查的建议也得到了监测中心的充分认可及肯定。
如何利用已经检测的数据,分析总结出蔬菜质量安全的规律,成了这支大学生实践小分队今年暑假的一项重要任务。20多天时间里,大学生们先后对物流中心管委会、农产品监测中心、园区工商所、物流中心网络科技公司等单位进行了采访与资料收集,深入物流中心园区周边蔬菜基地进行了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过程的实地调查。
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是杭州市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全杭州80%的蔬菜都由这里供应。作为质量安全把关人,余杭区农产品监测中心负责全部的蔬菜农残检测,2010年,该中心检测蔬菜样品44.6577万批次,涉及14大类86个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