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阆中市质监局采取“腾飞模式”帮助食品企业做大做强
小食品的生产企业因其规模小、分布广、企业众多、技术原始粗糙等原因,历来都是质监部门食品监管的“老大难”。近年来,四川省阆中市质监局在小食品企业监管实践中,总结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食品监管经验,既解决了质量监管的难题,又为全市小食品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这一经验也被称为“腾飞模式”,在四川省质监系统食品监管工作中得到广泛推广。
牛肉制品行业是古城阆中传统优势产业和最闪亮的“城市名片”,以“张飞牛肉”为代表的牛肉品牌更是蜚声国内外,是该市开发旅游、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也是该市食品的主导产业。但在2006年前,阆中市的牛肉制品行业发展却是困难重重。据悉,当时该市共有牛肉制品生产企业41家,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仅两家,其余39家多为前店后厂式的家庭作坊加工企业,这些企业环境卫生差、生产技术低端、质量控制手段欠缺,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隐患。
针对阆中市牛肉制品行业暴露出的质量参差不齐、标准不统一、相当部分企业生产条件达不到《食品生产企业通用卫生规范》和《肉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要求等问题,阆中质监局积极奔走于各企业间,与企业共商产业出路,并使绝大多数企业达成了共识:产业重组、联合共赢,以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是“张飞牛肉”产业化、品牌化的唯一出路。为此,阆中质监局引导全市食品生产企业(含小作坊)进行整合,其中牛肉小作坊由31个小作坊整合为川北、大山、腾飞3家公司,粉条作坊由13家整合为3家,小榨油坊5家整合为1家。产业重组和整合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企业的规模扩大,产品的质量显著提高。
在此基础上,阆中质监局在技术上积极帮助企业按取证要求新建了生产厂房,添置了生产设备,建立了检验室,完善和健全了相关硬件设施、软件资料。该局还组织了专门的技术服务组,督促各公司加紧制定卫生、设备、人员、检测、包装、贮藏管理中一系列配套措施,使企业陆续取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同时,对已经取证企业的监管毫不懈怠,以确保企业获证后继续保证其生产条件、能力符合要求,这些措施为全市牛肉制品筑起了坚固的质量堡垒。
为了改变产品标准不一、判定依据不统一的现状,阆中质监局先后制定和发布了《清真干牛肉、清真干牛肉制品》和《风味五香牛肉及制品》两个地方标准,对全市所有牛肉制品企业实行严格的标准审查,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拒绝开任何“绿灯”,以促进优胜劣汰。与此同时,阆中质监局还逐步建立了“两个链条、一个体系”——即工业品和食品生产全过程监管链条、质量追溯和责任追究体系,目前已经初显成效。
据悉,“腾飞模式”推行以来,阆中市的食品质量稳步提高,实现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获证,食品小作坊100%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10类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消费品100%建立质量档案。2010年,阆中市牛肉制品、食物用油产品抽查合格率为98%,比上年提高了近8个百分点。全年共出栏肉牛4.7万头,牛肉产量6600吨,牛肉加工量1.1万吨,实现加工产值6.6亿元,税金近3000万,在“质量翅膀”的托举下,“张飞牛肉”在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道路上已经稳健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