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环化工是深圳市危险废物处理站下属企业,集中对全市的工业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并从废水中提取硫酸铜进行综合利用和出口。
硫酸铜属于危险品,危险品包装就如同一件件“外衣”,鉴定出口危险品“外衣”的质量合格与否,不仅关系到企业产品能否顺利出口,更关系到整个深圳市的环保后续处理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近日,深圳市绿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环化工”)给文锦渡检验检疫局货检一科送来了一面锦旗——“帮扶企业促发展,廉洁高效好作风”,以感谢该科多年来对企业的帮扶。
文锦渡检验检疫局货检一科负责绿环化工的出口危险品包装使用鉴定业务。2005年至今,绿环化工共出口危险品包装200余批,10万件以上,批批均经过该科工作人员的认真鉴定。“你们每次下厂监管,对于我们企业来说都是一次改进管理、提高质量的好机会啊!”绿环化工的企业负责人廖总紧紧握住该科科长李国洪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货检一科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精心指导,为企业量体裁衣。在施检初期,绿环化工对危险品包装使用鉴定的理解仅为是否包好、有无泄漏,多次出现包装方法不符合标准的问题。同时因使用小袋包装,需要人工搬运,经常发生工人在搬运过程中不小心把内袋抓破的情况。包装的使用鉴定不合格率一度超过10%,严重延误了货物出口时间,廖总忧心如焚。货检一科副科长赵希文通过细心观察,严谨分析,总结出企业产品的关键控制点。他分析了不合格包装产生原因,召集企业相关人员开会,现场示范操作,一对一、手把手地指导工人用标准方法进行包装封口,并进一步向企业管理人员宣传使用鉴定标准,帮助企业建立包装、储运作业指导书和出货前检验制度。
在检验检疫人员的帮助下,经过多次改进,绿环化工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生产、检验、储存、运输流程,在出货前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抽样检验。出口危险品包装使用鉴定不合格率大幅下降,2010年更是未出现一例不合格。
企业条件有限,每次抽样工作只能在仓库进行操作。由于生产工艺中涉及到阴干技术,仓库必须关门关窗,不能有空气流通。夏天,一走进仓库就像进了蒸笼,闷热难当,一袋袋待鉴定货物如同小山一样堆满了狭小的空间,环境中弥漫危险品散发的阵阵刺鼻的气味,空中飘浮的刺激性微尘让人连打几个喷嚏。尽管如此,货检一科工作人员常常一干就是几个小时,水顾不上喝,汗顾不上擦。
包装使用鉴定操作繁琐,抽样标准复杂,抽取批次繁多。为了更好更快地展开包装鉴定工作,为企业争取宝贵的出货时间,检验检疫工作人员仅利用简单的口罩和棉纱手套作为防护用品,每次抽样都严格按照标准亲自解开包装袋来鉴定包装方法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为了保证抽样的代表性,文锦渡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坚持样品的随机分布,每个堆放区域都要进行抽样。有时企业因为场地原因,产品堆放非常紧凑,经常需要翻越半人多高的一层一层的包装才能进去。在密不透风的仓库中,鉴定完成后工作人员身上衣服往往早已全部湿透。长期接触硫酸铜,货检一科工作人员的皮肤经常会有过敏、瘙痒等皮炎症状,却从未听过一声抱怨。
绿环化工位于下梅林地区,距离文锦渡口岸较远,如果遇上堵车,仅路途单程都需要两个小时,再加上抽样需要的时间,每次下厂监管,错过吃饭时间是常有的事。常常是返回办公室时,饭菜早就冷了。但是,货检一科工作人员从未在企业吃过一餐饭,更没有出现过任何不廉洁行为。
下厂检验,该科工作人员直接进入车间、仓库等工作现场,他们说:“口岸现场的工作也非常繁忙,抽人出来下厂不容易,我们要提高工作效率,不能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喝茶聊天上,要用最短的时间高效地工作,让企业产品合格、顺利地出口!”
2010年,绿环化工共出口硫酸铜1790吨,货值376万美元,无一例出口危险品包装使用鉴定不合格情况发生。
货检一科工作人员廉洁高效、扎实肯干的工作作风让企业人员竖起了大拇指,这是文锦渡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队伍的一个缩影。相信在检验检疫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绿环化工的出口之路将越走越顺畅。